白术+甘草

作者: 罗小笨 | 来源:发表于2021-10-19 22:31 被阅读0次

(白术, 甘草) 共16个方剂使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人参汤,理中丸,麻黄升麻汤,去桂加白术汤,甘姜苓术汤,苓桂术甘汤,黄土汤,茯苓泽泻汤,麻黄加术汤,去桂加白术汤,桂枝芍药知母汤,薯蓣丸,人参汤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2.【甘草附子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2)【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4条.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4.【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另切)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5.【理中丸】:人参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1)【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2)【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396条.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6.【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7.【去桂加白术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4)【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8.【甘姜苓术汤】:甘草二两白术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1)【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

    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9.【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10.【黄土汤】:甘草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1)【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第15条.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11.【茯苓泽泻汤】:茯苓半斤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1)【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8条.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12.【麻黄加术汤】: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13.【去桂加白术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一云脐下心下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4)【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23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14.【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15.【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16.【人参汤】:人参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1)【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

    第5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相关文章

  • 白术+甘草

    (白术, 甘草) 共16个方剂使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甘草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人参汤,理中丸,麻...

  • 归脾汤(含酸枣仁的方剂1)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木香,远志,当归,龙眼肉,炒枣仁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外加黄...

  • 茯苓+甘草

    (茯苓, 甘草) 共18个方剂使用: 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四逆汤,桂枝去桂加茯...

  • 茯苓+桂枝

    (茯苓, 桂枝) 共15个方剂使用: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麻黄升...

  • 白术+茯苓

    (白术, 茯苓) 共13个方剂使用: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麻黄升麻汤,五苓散,真武汤...

  • 甘草附子汤中的思考

    经方甘草附子汤中白术是否应该是苍术呢? 白术是健脾祛湿的,但是白术重于补,善守,而且能够止汗,但是《金匮要略》中甘...

  • 摘超自《慢养自有高颜值》

    三白甘草汤 顾名思义,就是四味药的合称:“三白”指的是白芍、白术、白茯苓,加炙甘草,正好四味。在做这个三白甘草汤时...

  • 肾与膀胱用药1

    1. 腰湿四药---炒白术50,茯苓40,干姜30,炙甘草10,三剂。附子理中丸善后。 2. 白术--脸部痤疮,坑...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药方梳理

    水牛角、仙鹤草、生地黄、紫草、鹿角胶、甘草 甘草、黄芩、白芍、黄芪、白术、桂枝、米仁、羊乳参、益母草、鳖甲、干芦根...

  •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标准配方: 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此方人参还可以换成党参,甘草可以换成炙甘草。 四君子汤的功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术+甘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nq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