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年轻漂亮的小姑娘,爱笑,爱臭美。
因为这几年来,每年都在听课,有学校的教研活动,每年都要听一次。
以前听她的课,总感觉她说话没有力气,前高后低的现象十分明显。开头前三四个字听得很清楚,结尾处有四五个字完全听不到了。
咨询过医生,说是中气不足所致。但是去年她结婚了,现象完全不一样了。
说话的声音很是响亮,完全没有了那种前面响后面不响的情形,而是从头到尾都听得很清楚那种。
很多老师都说,谭老师说话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是个事实。
~~
这是一节古诗课,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稚子弄冰》,新研讨的三段式教学。
所谓三段式,第一步正音,通顺,节奏;第二步说说诗歌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第三步进行课堂检测,课外延伸。
谭老师第一环节朗读的处理,显得极为优秀,尤其是学生点评老师朗读的时候,那话说得真是让人心里舒坦:“老师读得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情感饱满,我就是感觉是我心里读得最好的!”
这话说的,让听课的老师脸上都漾出了笑容,可以看得出,老师平时在课堂上对孩子们是鼓励得尤为用心的。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鼓励的,是需要呵护的,鼓励越多,孩子们的表现会越优秀。
这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事情,不是吗?
~~
第二环节,述说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
这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诗意不要说,换做画面,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表述,更可以看到孩子们的不一样。
一开始,谭老师出示两张不同的画面,学生做了描述,ppt上相应出示了两个词语:昼耘田,夜绩麻。同时,老师又在黑板上做了书写,成为板书的一部分。
紧接着,又针对这针对这两句诗呈现的画面,补充了农人在耘田和绩麻外,还有哪些农活可做,这就调动了孩子们的说话热情,插秧,收割,犁地,施肥……
这样的补充,大大加深了孩子们对于耘田的认识。
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村庄儿女的忙碌,感受到诗人对他们充满了赞颂,童孙的可爱,又使得诗人对他们充满了喜爱。
这个环节,谭老师做得有些简短了些,没有指导朗读时那么用心,那么费用时间。可能是孩子们学得比较好,东西掌握得比较扎实,所以就走得比较快吧!
~~
第三个环节,课堂检测和课外拓展,以及作业。
检测之一是默写古诗,这一点,谭老师做得很大胆。
说实话,在课堂上,我很少做这个,就是担心孩子们写字慢,耽误了时间。
谭老师不仅做了,而且还进行了展示,有点名显示的,还有主动去展示的,都非常棒!
课外拓展,进行了关于儿童诗句的积累,和教材中的诗句,有一致的主题,使学生有了同一类诗词的积淀,很不错。
作业,也是教材上的要求,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百字以上的一段优美的文字,写在日记本上。
这一题,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不敢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因为孩子们的写作素养不够具备,写出来的一段话,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个性化呈现的良好效果。
~~
无论如何,谭老师的这节课,让我看到了一些改变,一些精彩。
她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她对于孩子们的亲和力,她课堂鼓励性语言的丰富性,她课堂上处理各个环节的流畅性,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年轻的资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教学的认识上的突进,都给我一种提醒,对于课堂,要有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只有调整自己,才可以在课堂上赢得学生的内心向善之力,把自己想要的呈现出来。
这节课,谭老师潇洒自如的教态,她微笑鼓励的举动,给她自己的未来,做好了一个明媚的尺度,未来可期!
期待谭老师未来的教学之路越来越洒脱大气,自信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