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志广
当我骑车走在沈丘的街道上,我发现沈丘这座城清晨的韵脚,不是简单的以爱为墨,就能绘成一城的温柔,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去感受这座城市的美。
我站在十字路口,看着右前方的沈丘东关大楼,那一刻,晨光初绽,如一支纤柔的笔,蘸着熹微的淡金,轻轻勾勒出沈丘的轮廓。
这座城,或许因那个人的存在,化作了心底最柔软的诗行,每一缕晨风,每一声蝉鸣,都裹着缠绵的情意,悄然叩击心扉。
停靠在我前方穿白色衬衫的老头儿,背影很像我去世的爷爷,那一瞬间,心底的怀念顿时涌起,像沙颍河上的大闸,打开闸口,任凭洪水风浪起。
街道上,行人的脚步匆匆,恍若时光长河里穿梭的细流。他们怀揣着各自的故事,或奔赴职场,或穿梭市井,忙忙碌碌间,仿佛一日便尝尽了一生的况味。
路旁的梧桐树,枝桠交错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将炽热的阳光裁剪成细碎的光斑,洒落在青石板上。微风拂过,光斑轻舞,为这燥热的夏日,添了几分沁人心脾的清凉。
从马庄转盘那儿进入东关那一刻起,我循着阵阵诱人的香气望去,街角的包子铺正热气腾腾。蒸笼掀开的刹那,白雾袅袅升腾,裹挟着面粉与肉馅的醇香,弥漫在空气里。
食客们或站或坐,捧着瓷碗,咬一口松软的包子,再喝一口温热的豆浆,在这烟火气中,开启平凡又充实的一天。
再往前走,不远处的菜市场,早已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讨价还价的吆喝声、摊主的叫卖声,交织成一首鲜活的生活交响曲。
推车的商贩、挎篮的主妇,摩肩接踵,车辆在缝隙间缓慢前行,虽显拥挤,却满是生活的鲜活与真实。
我骑车行至十字路口,川流不息的人群与车辆,如同被时光催促的音符,奏响着匆忙的旋律。那一瞬间,我也明白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定要学会接受没有红绿灯的事实。
在一座城市的十字路口待久了,偶尔,也会发现有人驻足,眼神中闪过一丝茫然,似在思索人生的方向。
而此刻,蝉儿不知疲倦地在枝头吟唱,为这略显浮躁的氛围,注入一抹自然的韵律。穿过西关繁华的街道,寻一处静谧的角落,小桥流水映入眼帘。
潺潺的溪水,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于城间。曾经的三官庙,如今也已换了地方。小河边的街巷人家,白墙黛瓦,在晨光中静默伫立,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早起的老人坐在桥头,摇着蒲扇,悠然自得,与不远处步履匆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刚进入西关的路口,时间停留在了八点,右侧的街边店铺门前,员工们整齐列队,随着轻快的音乐做起了早操。伸展、弯腰、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为沈丘这座城注入了新的生机。
而那些刚刚开门的店铺,橱窗明亮,货架崭新,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仿佛在热情地迎接每一位顾客的到来。
往前走,也是右侧的墙角一隅,藏着的沈丘县李鸣钟故居,仿佛坠入一卷泛黄的诗笺。黛瓦覆岁月,飞檐挑流云,这座静默的宅院,以砖石为墨,在时光长河里写下百年故事。
墙垣上斑驳的苔痕,是光阴亲手拓印的印记,每一道纹路都藏着往昔的风雨与传奇。推开雕花木门,吱呀声响似穿越时空的私语。
庭院深深,青砖铺就的小径蜿蜒,两旁花木摇曳生姿,似在诉说故人遗韵。
堂前梁柱镌刻的花纹,历经岁月打磨仍栩栩如生,檐角风铃轻晃,叮咚声里恍若能听见当年的谈笑晏晏。
回廊曲折,光影交错,将历史的厚重与诗意揉碎,洒落在每一处角落。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棂,都浸润着岁月的沉香,承载着李鸣钟先生的风骨与情怀。
微风拂过,裹挟着旧时气息,仿佛能看见他伏案疾书的身影,听见他指点江山的激昂。
故居如同一位沉静的老者,默默伫立,守着时光的秘密,将沈丘这座城的人文底蕴与历史沧桑,娓娓道来。
在沈丘这座城的晨光里,我渐渐懂得,爱上一座城,从来都不是偶然。
是心里想念的那个人,让这座城有了牵挂的温度;是这城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承载着无数美好的瞬间。
以后的日子,即便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心里这份对沈丘这座城市的眷恋,也会如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绵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