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俗
乡俗01(得继)

乡俗01(得继)

作者: 谷晓慧 | 来源:发表于2025-04-29 22:57 被阅读0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哪山砍哪柴,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就是说,在哪里就按当时的风俗办事,否则就会收到乡亲的唾弃,或者排贬。

不过没有一层不变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推陈出新的人口发展,有些事情,比如老一代遗留下来的乡俗,逐渐在简单化。

今天就说说我们这里过白事乡俗吧。

常言道,经一事长一智。最近大伯哥去世了,也可以说我全程都在跟前,就是偶尔不在跟前,也会耳闻一些事情,18年以前父亲去世时,反而没怎么操心,那时候有大姐在跟前收拾,我这个老三只是图现成事了。

人去世那一刻,也就是咽气那一刻,孩子们都在跟前最好了,那就得孩子继了。

得继,就是一个人即将寿终之时,孩子们能守护在床前送终,称作“得继”。老人所说的“得继”是一个融合宗法继承传统与民间习俗的复合概念,主要指临终时家族血脉,家业和精神的延续。

后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得继”的本义已从宗法继承制泛化到了“得济”。济,是帮助、抚慰的意思。

 第一,人老变小。老人弥留之际,儿女守护在床前,老人才有胆量面对死亡,这也是给予老人心灵上的慰藉,让老人安静地离去。这叫得济(老人身心得到了抚慰)。

第二,老人弥留之际,儿女守护在床前,老人才有机会倾诉心中难以放下的未竟之事。比如分置财产,承担债务,赡养年长,抚养年幼。这叫得继(家族基业得到了赓续)。

第三,预示传承血脉,延续香火。这也叫得继(家族香火得到了延续)。

常听算命先生说,临终哪个儿子能得继,几个儿子能送终,这些信息从八字中能算出来。可是,现在孩子们都不在跟前,不是非正常疾病,一般孩子是不会在跟前的。就算是疾病缠身的老人,临终前孩子也不见得都在跟前,因为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年轻时不一样,哪个不在外边奔波挣钱呢,压力大啊,窟窿等着钱来填充呢。

就拿大伯哥说吧,第二次从医院出来后,几乎就是个植物人了,依大嫂说,整天这样了,孩子们就算都在家,他们也不会伺候,何况孩子们都有工作,单位不允许孩子天天在家守着啊。

就这样,大伯哥的离开身边一个孩子也没有,断气这一刻,我家先生陪在大伯哥的床前,全程陪着,还有本家的一个叔叔,就等收拾好了,穿装殓服呢。

这就说到穿装殓服前的乡俗了。

待续!

2025.4.30号,多云,下午来了一阵沙尘暴,风里带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下了一阵,雨过天晴,在看路面都是干的。

相关文章

  • 乡俗

    舅舅的儿子结婚定在十一国庆小长假,舅舅早早就安排老公带队开车去女方家迎亲。他们两亲家早就商量好了,因国庆结婚的人多...

  • 乡俗

    秋高气爽,不冷不热,几个街坊在树荫下聊天,邻妹三十了,小姑娘五岁了,正好玩好动,跑前现后,笑声不断。 邻妹怀了,六...

  • 乡俗

    在农村,举行婚礼没有城市里这般繁华,但是依旧无比热闹。 上周天,肯定是个好日子,结婚的人特别多,我也回老家...

  • 乡俗

    前几天,因为不知怎地,想起来快过端午节的事,就问身边的小姐妹说,有没有喝过雄黄酒的事,她好象惊讶地看着我,然后说没...

  • 乡俗

    每一个地域都会有一些具有地方特征的习俗,这种以地域为区分的习俗也被称作是乡俗。我的家乡地处隆尧,即赵郡李氏的祖源地...

  • 乡俗

    乡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乡土文化,它似乎没有什么明文规定,但却被人们赞同拥护、致力奉行,并一辈一辈地传承下来,成为...

  • 乡俗

    人常说“十里乡俗大不同″。我娘家的村和婆家的村,虽然只相隔五里路。但是风俗却很不一样。 婆家是个大村,有500多户...

  • 渔歌子•临江对弈赌酒饮

    四两黄封半不干,隔篱相招醉波澜。 乡俗古、弈思先。佳肴哪得趣为筵。

  • 209 乡俗

    小时候最期待过年,毕竟可能也是因为年纪小,不能理解大人的世界到底会有多少的忙碌和压力。只觉得放假在家潇洒地玩耍,盼...

  • 乡俗婚礼

    过年前一个月,母亲来电对我说:“大妹明年正月初三初四结婚,你得做千娘(家乡话),要穿红衣服。”我听说过乡俗婚礼上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俗01(得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nf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