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的《史记》和《二十四史》中,均有对“尧禅让天下与舜”的记载,把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存在的这种禅让制度作为美谈流传下来。
贤德的虞舜
舜本是颛顼的后代,家里几代人都是普通的平民。
舜的母亲去世得早,他的父亲是一个盲人,娶了后妻,又生了儿子,取名叫象。
这三口人都对舜不好,父亲和后母非常恶毒,除了对舜非打即骂外,还总是想置他于死地。弟弟象也经常没来由地欺侮他。
实在忍受不下去了,舜便在山脚下盖了间茅草屋,开荒种地,终于有了收成。粮食有节余的时候,就分给需要接济的人,人们都非常感激他。
而且他所到之处,人们也会受他的影响,使那里的人们也彬彬有礼起来,大家不再去计较什么,而是和睦相处。
等到舜有了财产的时候,他的盲父一家人又要杀死他,以霸占他的财产。
比如,借让他回家帮助修粮仓之时,等到舜上到粮仓顶上,他父亲就点燃粮仓,想把他烧死。舜急中生智,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出火海。
又有一次,父亲又让舜回家帮忙挖井,当舜在井底干活时,父亲和弟弟奋力将土填进井里,想把他埋在井底。结果是舜早有准备,在旁边偷偷挖了暗道逃走了。
尽管他们这样对待自己,舜还是不计较,和原来一样孝敬二老,照顾弟弟,后来他们终于被感化,走上了正路。
舜被选为部落首领后,由于他的孝顺和仁德,深受百姓爱戴。
圣明的唐尧
尧有一颗仁爱之心,如天一样浩荡,他的智慧如神一样高远,他像太阳一样温暖着每个人。
尧在位70年,在一次召集部落首领会议上,尧问大家谁能够辅助他管理国家时,大家认为舜既孝顺又有才干,是最合适的人选。
做接班人也是要进行考察的,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她做妻子,以便观察他内在的德行。还派了九名随行,观察他外在的办事能力和表现。当然,舜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令尧十分满意。
又过了二十年,尧告老,由舜代行天子之职,这就是尧禅让给舜的典故。
在确定接班人的问题上,其实尧有将王位传给儿子的想法,但是他觉得儿子丹朱实在不够优秀,无才无德,没有管理国家的才干。扶他上位比较困难,也不能服众,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放弃。
《史记》中有段话写得非常好: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也就是说,将天下交给舜治理,那么天下之人获得他的好处,而让丹朱痛苦;如果将天下传给丹朱,那么天下人就会痛苦不堪,而让丹朱获得好处。
尧权衡道:“终究不能让全天下人痛苦而造福一个人。”这就是尧的圣明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