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作者: 姬乾玮 | 来源:发表于2020-02-24 19:48 被阅读0次

颜渊篇(二十二)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释义: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的境界。孔子说:“发自内心地去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知。孔子说:“多方面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去领导集体,这样就能使邪者走正道,上梁正下梁则不歪。基础就是爱人和知人。”樊迟还是一头雾水的退了出来,又去拜访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知,他回答说:知人,看我不明白,又补充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老师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天下人中选拔了皋陶执掌刑侓,邪恶的人就不敢作恶了。汤有了天下,在天下人中选拔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爱人和知人啊!”

儿子,这篇有些难度,仁和知在论语里的意义恐怕每个都有几十种之多,所以无怪乎樊迟闹不明白,这需要强大的社会经验和综合理解能力,尽管我做了很多引导性解释,恐怕你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其实,里面涉及的主题就是作为领导者,要在爱人(平等)的前提下知人善用,孔子借用仁和知两个字,教樊迟将来怎么去做好一个领导。夫子在论语中总是用不同的对话阐述着仁的定意,无论是仁道仁德还是仁爱,仁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道德经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仁是受到批判的概念,但夫子全部把他们用一个仁字串起来,仁道仁德仁义仁爱,居然又打开了另一条寻道的大门。所以孔子无一不在要求弟子们做到仁,仁是君子的起点。做到仁以后,还要做到义礼智信,智也就是知,这两个字通假。然后你就圆融了,你知道这有多难吗?相当于从开始的糊涂蛋好不容易变得聪明起来,要立马回到糊涂中去,只不过境界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今天许多人办公室里悬挂的书法:糊涂难,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

很多人认为,读论语可以修心,其实所有的书都是修心的,只要你读进去了,你的心就被修了,山山,你说对吗?

皋陶:舜时期的贤者,主刑律,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伊尹:汤时期的贤者,大臣。

樊迟,子夏:孔子学生。

                      2020.2.24

相关文章

  • 我和儿子(论语)

    宪问篇(第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释义: 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

  • 我和儿子的《论语》

    雍也篇(十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

  • 我和儿子的《论语》

    雍也篇(十四)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 我和儿子的《论语》

    雍也篇(十三)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一个有儒雅风范的君子,不要...

  • 我和儿子的《论语》

    泰伯篇(第九)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释义: 孔子说:“对于民众,只能让他们听话照做,而不能让他们知...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十一)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第七)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释义: 诸侯王季...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第八)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十二)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释义: 弟子...

  • 我和儿子的《论语》

    先进篇(十三)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释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和儿子的《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ai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