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行动中成长的卫婷
我们每天工作学习是在追求什么?不就是想要增加物质财富,提高生活质量,想要相对来说更多的自由,更多对生活和自己的掌控权吗?(你要非说你是为了奉献这个国家,社会和人民,我只能说声“佩服”。) 但是我们一方面想要获得更多的财富和自由,一方面又想要获得更多的稳定和安全感,在我看来,至少在靠出售时间满足生活需求的这段时间里,两者都想拥有是贪心的,而且这两者也是矛盾的,因为我们想要获得更多,却不想为此承担风险,不想失去一点安全感,想要全权把控自己的生活,这是不现实的。
那看看我们普通人都是怎么去追求安全感的,这样去追求安全感最终能获得想要的安全感吗?
找稳定工作,一眼看到几十年后的自己
公务员,公立老师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因为稳定,工作内容重复性高,没有大的波动,没有太多不确定性,没有太多竞争,工资也很稳定,每个月都能领那么多,而且还有带薪的寒暑假。虽然撑不死,但也饿不着。最重要的是,你都能一眼看到自己退休时的样子,多稳定,多有安全感。
我爸爸一直劝我考公立学校,我没有听话,内心里觉得公立学校更保守,我要是进去习惯了安稳就一辈子也不想出来了,我不想二十多岁就看到自己五十岁是什么样子,毕竟人就在世上活一次,虽然很普通平凡,但我也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我还是想对生活和未来有所期待。
还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毕业后都回到老家或离家近的城市工作打拼,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找工作(最近居然有了这种想法),我的内心很恐惧,觉得自己怎么可能会在这些城市找到工作,厉害的人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想想就很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就稳稳地待在了郑州,即使去别的城市我也会觉得还是郑州好,郑州让我有归属感,让我有相对的确定感和掌控感。对呀,我在这里连上学带工作待了有八九年了,这一切熟悉的环境让我有安全感,如果离开这里,就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所有的朋友人脉都要重新结交,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是,我没有想过,北上广深给人的发展机会会更多,提供给人的视野更广阔,我把自己缩起来,待在了相对更有确定性的郑州,内心不安稳,行动却很安稳,于是一直被追求安全感束缚,越追求,越得不到。
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生怕脱节
有人喜欢刷各种热门新闻,八卦,看热门电视剧,这样和人聊天就会有足够的谈资,也不怕别人说的新闻,电视剧情节自己不知道。
还有人喜欢凑热闹,看到别人在说话赶紧也加入,生怕自己错过什么话题,或者担心别人谈论自己。
大部分人都喜欢刷朋友圈,刷微博,生怕朋友圈的好友和微博关注的明星发的消息自己错过了,浏览一遍后看到了别人的生活或工作状态觉得自己有了掌控感。即使有不安,有受到刺激也只是短暂的。
这一切都是为了获得关注和关注别人,这种安全感最虚无缥缈,最浪费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注意力,因为不会产生价值。
总想着完全准备好了再去开始
我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事总想着等完全准备好了,对自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了再去做,事实上没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天,这样想的结果就是永远迈不出第一步,永远停留在“准备”的阶段。而且我在生活的事情上也是这样,比如要出门要坐火车,我必须要保证在上车前去上厕所,不论之前去了几次,即使车上有厕所,我会担心人多或我的座位不靠走廊不方便去上;我会事无巨细地准备一切需要的生活物品,卫生纸,梳子,吹风机,小镜子,棉签,小皮筋(以防万一),长袖外套等等,甚至我还会带很多塑料袋以方便扔垃圾;短途游玩的话,我会带很多吃的,还会准备一次性手套。准备的一切都是为了在外出时我能有完美的体验,需要的时候身边随时就有,不用担心垃圾没地方扔,不用担心没有卖吃的,如果有什么没想到忘带的话,我还会一直想,要是把什么带上就好了。现在看来我这就是在过度追求安全感,越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越是不能突破自己,越是不能接受和容忍一点的不确定性。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追求工作的安稳,对周围一切的知悉和对小细节的全面控制上时,我们就不会做那些增加自己价值的事情,因为注意力都被分散了。比如想着稳定就好,很满足现状,就不会想要学习新技能或者换工作;想着了解周围一切人的动态时,关注点就放在了自身以外的地方;想着把任何事情都准备好再开始就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会有体验了突破自己感受到自己成长的感动和喜悦,更不会有在困难和挫折中成长的经验和体验,这是典型的“终点式思维方式”。
追求当下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真的会让人麻痹,失去目标和方向感,死守着这份安全感就像死守着金钱一样,反而会让我们失去更多安全感。因为这些安全感的获得其实都是来自外界和其他人,都不可控,唯有让自己成为自己安全感的来源才是最可靠,最稳定的,让自己成为自己最强大的靠山,让自己变得对他人更有价值,更值得被信任。
越是想要得到的,越会失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