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听过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很有可能是原件的问题。”
细想之下,会发现,很多时候养孩子就像在照镜子。镜子会一五一十地映照出你的本性,包括你的优点、缺点、善良、刻薄,甚至丑陋……所以,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时常感慨遗传基因的强大。
在这方面,宋史也给了我类似的启发。
宋太宗赵光义曾用非正常手段夺取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为了使自己的“兄终弟及”继承方式合法化,他编出了“金匮之盟”这样的理由。
好不容易坐稳了位置,他又处心积虑地想着如何将皇位在自己这一支脉上永久传承下去。
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先后害死了弟弟赵廷美、侄子赵德昭,清除了所有可能影响自己儿子继位的障碍,才得以名正言顺地以“父死子继”的方式让自己的儿子上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尽管他精心布局,但最终还是天不遂人愿。
他欣赏的儿子们一个个都违背了他的意愿。先是大儿子赵元佐,在赵廷美被害时,极力为叔叔申辩,结果被逼疯了。接着是多年后,二儿子赵元僖,在距离皇位一步之遥时,突然暴毙。
太宗伤心之余下令彻查,结果竟发现一向乖巧的赵元僖竟然和他如出一辙,也想效仿他当年谋夺皇位。
这让他气愤不已。但赵元僖已经死了,赵光义只能在事后褫夺他的封号,清算他的朋友和亲信,以泄愤。
想一想,赵光义也真是有苦难言。承认儿子是自己的“复印件”,既让他感到自豪,又让他痛苦不已。
他希望儿子继承自己的优点,却无法接受儿子继承了他的不光彩一面。这种矛盾心态,或许正是“复印件”理论的生动写照。
像赵光义一样,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优点,却忽略了基因的复杂性——优点和缺点往往是一体两面,无法完全分割。所以,无论优点还是缺点,我们都得接受,哪怕你贵为帝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