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仅生活在感官的监狱中,这个监狱的门,还不只一道!
某天我们专栏主理人的群里,有人吐槽自己被推送了奇怪的内容:
后来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主页推送内容,这才发现,它就跟我们每个人的长相一样,千人千面!
我最近比较关注老子《道德经》及心理学相关内容,个人的推荐页面长这样:
应了吸引力定律那句话:我们关注什么,就吸引什么!
也就是说,除了感官的客观因素(神经递质状态、神经元数量之类)所导致的差异外,人与人之间,还因认知差异、心理偏好的不同,叠加环境、科技等因素影响,使得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形成了巨大的鸿沟!——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眼里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近年有个词——“信息茧房”,用来形容人们的真实处境非常贴切。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材料,构筑而成一层层、一圈圈包裹起来的空间中,并且信息之间还是交互缠绕的状态!所以我们常常会产生一种生命受到束缚的感觉,那不是幻觉,是真的!
几千年前的智者就已经得出诡异的结论:境由心造,相由心生。(这里“心”并不指器官的心,代指主观意识,这里的“相”并不指人的长相,而是指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表相、现象,这意味着,我们不可能“看到”自己认知之外的事物!因而我们通常会无意识地忽略那些我们所无法理解的“相”,以避免认知失调……这是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比如采取否定、潜抑,以防止心理不适、崩溃)
比如上面那句话,无法理解的众人常常喜欢拿个“唯心主义”标签简单粗暴地贴上去,以达到自欺欺人的目的,但其实真正爱思考、善于总结的人,终有一天会领悟,这句话,难得的道出了人间真实。
好消息是,虽则我们自身即是作茧自缚的始作俑者,但也可以自主停止此种行为,主动去找到那颗茧的线头,从而解开束缚,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留在现有认知上!虽然接受新的认知会让人的舒适区受到极大挑战,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烦恼和痛苦,但这却是自我救赎必然的途径,当然,前提是:你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提升认知,开启智慧,才有可能拥抱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