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曾提出著名的目的论:“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某种目的而活着。”初次读到这句话时,我本能地抗拒这种论调,觉得它的论调过于冷漠。然而,当我将过往经历细细拆解,却不得不承认,这看似犀利的观点背后,藏着令人无法回避的真相。
以我自身为例,天性内向的我对社交充满抵触,甚至称得上厌恶。但现实的生存压力让我别无选择——工作性质决定了我必须频繁与人打交道,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主动搭建人脉、维系关系。这样想来,每一次微笑寒暄、每一回主动联络,何尝不是带着明确目的的接近?说穿了,不过是为了一个"利"字。这种发现让我陷入自我厌弃:平日里被人视作老实质朴的我,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自己曾不屑的"心机之人"。
但转念又想起那句话: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本就是关系的集合体,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亲情、友情、职场等种种关系编织成网。一旦脱离这些联结,即便肉体存活,也无异于社会性死亡。或许,这就是生存的真相——我们既抗拒被关系束缚,又不得不依赖关系而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