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心得
《资治通鉴》01-沛公入咸阳

《资治通鉴》01-沛公入咸阳

作者: 雷澈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2:18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汉纪一》: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公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所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心得1

萧何这人厉害!秦朝一统天下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为后世中国两千年的文化一体性和治理一体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统一的文字、度量衡、行政制度、户籍制度等。拿下咸阳,很多将领都在考虑怎么分钱的时候,萧何快速下手把这套基础制度直接“拿来主义”了。这样,首先是在后续楚汉争霸的过程中具备了信息优势(掌握天下各处地形、人口、经济、军事情况);其次,在一统天下以后,可以不用从0造轮子来考虑用什么制度办法“管理天下”——直接沿用秦朝旧制就可以基本达成平滑过渡了。后来汉朝当然也是这么做的。秦朝的胜利果实(地盘&人口&文化成果),成功被沛公全盘接收。
关于秦朝一系列措施的前瞻性和优越性,可以参考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一个非中国人的角度来观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分析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可以持续几千年保持文化一体性时,对秦朝统一七国文字做了相当高的评价,是这样说的: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种文字不是以表示一个词的语音成分的若干注音符号为基础,而是由大量的书写符号即汉字所组成,每一汉字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抽象概念。这种方法正同于西方的数字表示法。尽管西方人可以发把“5”念成five、funf、cinque或cinq,但所有西方人都知道符号“5”的意思是什么。汉字这种表意文字的情况也是如此,它们有意义而无固定的发音。它们和数字一样,可以表示概念,但每个读者念的时候却可以根据自己的方言发音。因之,秦朝这种新的统一文字(它经过数次修改以后一直存在到现在)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字,但不会说一个汉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心得2

刘邦这人,是个真小人,也是个天生领袖。体现在两点:
第一点,沛公有一切普通人的欲望,而且毫不掩饰。这点相当重要,人都是有世俗需求的,如果没有,要么是装的,要么是极度虔诚的宗教苦行僧。而这两类人,都无法像刘邦这个非常接地气的老大一样,在秦末乱世快速扩张自己的部队和影响力。设想一下,如果刘邦是个六根清净不食五谷的夫子,那还怎么跟那些以前当山贼当土匪的手下打成一片,遑论指挥作战?
关于这个问题,举一个近一点的华为的例子 。
管理学家王育琨到华为拜访,问了任正非一个问题:“许多中国公司都在学国学、学哲学,让员工改变工作态度,多干活少拿钱。而华为却不一样,一个劲地激发员工升官发财,多追求发展机会,多争取荣誉。财、权、名可都是私欲呀!什么样的人可以驾驭如狼似虎的团队呀?”任正非说:“我在私欲上与员工同流合污!”
第二点,沛公能听得进意见、而且有自己的判断。如果刘邦只是一个胸无大志的普通土匪(比如陈胜吴广),那也不可能网罗那么多精英人才,最后成就霸业了。当然如果毫无主见什么意见都听(比如秦二世),那也难成大器。有些人听不进去意见,是因为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或者觉得当众承认错误有损自己“英明神武”的形象,面子上过不去。刘邦就没这问题,沛县亭长出生,地痞流氓人设,不是所谓的精英,也没有偶像包袱。从善如流这种事情做起来毫不含糊,还能博一个“宽大长者”的名声。《资治通鉴》里关于刘邦这方面的记录不少,举个例子,郦食其初次跟刘邦见面时:
《资治通鉴·秦纪三》: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公骂曰:“竖儒!天下共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一边美女洗脚一边召见“面试者”,然后把人骂一顿。转眼觉得人有本事,立马喜不自胜奉为上宾。这种人很难见到第二个。

心得3

刚到咸阳,见识到这个花花世界,刘邦这个土包子流连忘返,差一点乐不思蜀。这时候,为什么樊哙没能说服刘邦离开咸阳、还军霸上?张良却说服了他?
樊哙的说法其实没问题,而且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你有什么目标,对应就需要有什么样的格局和行动。如果只是想当个富家翁,那么抢劫一些金银珠宝财帛美女就可以满足了。如果目标更远大,就不要满足于当前的收益。何况秦朝就是因为这些享乐主义的东西才灭亡的。
这话没有说服刘邦。我用我世俗的心思去揣摩,当时刘邦的内心想法可能是:这些财帛美女可是好东西啊。虽然一统天下想起来很美好,但当一个富家翁我也差不多就满足了。你樊哙在这瞎叫唤什么!
然后张良出马来劝说刘邦。张良的核心观点跟樊哙一致,但是做了更深入的展开:现在天下动荡局势未定,如果现在就安于享乐,可能会让盟友寒心,让百姓寒心,主公你爱民如子的人设就崩塌了,到时候别说富有天下了,也别说富家翁了,能活着就算不错了。
这话打破了刘邦当一个小富家翁的幻想,所以刘邦就离开了咸阳这个花花世界。确实,在那样一个乱世,对刘邦来说,已无退路可言,不该再沉迷于普通人的生活幻想。拿秦二世胡亥来做个对比,我觉得二世就是个被宠大的宝宝,到死都没弄明白很多问题:
《资治通鉴·秦纪三》: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 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 乐曰:“不可!” 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 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 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 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01-沛公入咸阳

    《资治通鉴·汉纪一》: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

  • 笔记-资治通鉴-卷九,汉纪一,高太祖皇帝上之上-11

    1.简介(前206-前205) ①子婴降沛公,沛公入咸阳劫掠,至霸上约法三章。项羽杀秦降将二十余万,沛公守函谷关,...

  •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18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第三章:项羽争雄之沛公入秦 艺凡:刘邦是哪一年进去咸阳的? 易中天:秦二世三年十月进入咸阳...

  • 恋恋不舍也要舍,让让不得偏多得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乙未,公元前二零六年)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

  • 史记项羽本纪三

    项伯夜会张良 项羽想攻取秦关中地带,听说沛公攻破咸阳,大怒进入了函谷关,到达戏水西岸。沛公驻军霸上,没有能够和项羽...

  • 韬光履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楚汉之争,乃全局运筹更甚,非先入咸阳之功。沛公得天下,项王留英名,各有所得,难言优劣。格局所限...

  • 萧何圣相

    汉初首相谓萧何,三杰其一精明强。 约法三章抚民意,韩信为帅三军中。 沛公兵发入咸阳,众将纷乱齐争财。 唯有圣相不动...

  • 刘邦入咸阳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起义以后,各地的英雄豪杰纷纷响应,没多久,反秦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公元前206...

  •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31)

    沛公西入咸陽,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 汉初三杰之萧何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箫何是刘帮的“后勤部长”,执掌钱粮及军需调配供给,手握实权。沛公(刘邦)占领咸阳时,众将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01-沛公入咸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fp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