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悦《道德经》之四十九

作者: 刘法欣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20:36 被阅读20次
禅悦《道德经》之四十九

禅悦《道德经》之四十九

【原文】

圣 人 常 无 心 ,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信 者 ,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 吾 亦 信 之 ﹔ 德 信 。圣 人 在 天 下 , 歙 歙 焉 , 为 天 下 浑 其 心 ,百 姓 皆 注 其 耳 目 , 圣 人 皆 孩 之 。

【大意解读】

圣 人 常 无 心 ,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

        圣人的境界是恒常无我,而把天下百姓的心思感受当作自己的心思感受。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

        对于“好”的人或事,“我”会好好对待;对于“不好”的人或事,“我”也同样会好好对待;这是大道呈现出来的真正的善。

信 者 ,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 吾 亦 信 之 ﹔ 德 信 。

        对于讲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对于不讲诚信的人,“我”也同样以诚信对待;这是大道呈现出来的真正的信。

圣 人 在  天 下 , 歙 歙 焉 , 为 天 下  ,浑 其 心 ,百 姓 皆 注  其 耳 目 , 圣 人 皆 孩 之 。

        圣人在世间的样子,是无求无欲、安然祥和;圣人对待天下人和事的心境,是浑然一体无分别;天下老百姓的情状,圣人都会听进耳里,看在眼里,并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分别对待。

【读后略议】

        如同参禅的三个境界,只有达到无我,才能够见山自己就是山,见水自己就是水,见天下自己就是天下,见百姓自己就是百姓。这也就是上一章所谓“取天下”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一切即我,我即一切,平日里人们所谓的善与不善、信与不信的人和事,以及天下万事万物各色人等,皆如同手心与手背,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因此,圣人行走世间,无私无欲,直来直去,随缘做事,无牵无挂,善能分别诸法事,于第一义而不动。

禅悦《道德经》之四十九

相关文章

  • 禅悦《道德经》之四十九

    禅悦《道德经》之四十九 【原文】 圣 人 常 无 心 ,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善 者 , 吾 善 之 ﹔ 不...

  • 禅悦《道德经》之六十二

    禅悦《道德经》之六十二 【原文】 道 者 万 物 之 奥 。 善 人 之 宝 , 不 善 人 之 所 保 。美 言...

  •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五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五 【原文】 含 “德 ” 之 厚 , 比 于 赤 子 。毒 虫 不 螫 , 猛 兽 不 据 ...

  •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六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六 【原文】 知 者 不 言 , 言 者 不 知 。塞 其 兑 , 闭 其 门,挫 其 锐 ,...

  •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八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八 【原文】 其 政 闷 闷 , 其 民 淳 淳 ﹔其 政 察 察 , 其 民 缺 缺 。祸 ...

  •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四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四 【原文】 善 建 者 不 拔 ,善 抱 者 不 脱 , 子 孙 以 祭 祀 不 辍 。修 ...

  •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七

    禅悦《道德经》之五十七 【原文】 以 正 治 国 , 以 奇 用 兵 , 以 无 事 取 天 下 。吾 何 以 知...

  • 释祖开悟心得:

    四十九禅是佛祖释迦牟尼经过了六年的苦行修后未得正果,最后四十九禅定法开悟而得圆通。这四十九禅是每天昼夜不断地禅练,...

  • 初识《老子》第49章

    第四十九章六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 关于禅悦

    就世间禅定的禅悦包括四种:初禅悦:外部世界带来的喜悦,具有快感;二禅悦:内心自发而来的喜悦;三禅悦:内心自发而来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悦《道德经》之四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zx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