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与人》思考十|中心与外围,整体与局部
作者构建了一个体系,就是中心与外围的国家结构。发达国家或是以美国为中心,以其他生产制造还有资源国家为外围的结构。还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思考这些事情。作者所构建的一些结构我并不能完全的理解。毕竟我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所以我也只能是按照自己能接受和领会的来梳理我的收获。
我们读书有时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比如我们读的很多工具书。但我们读书更多的是为了构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为毕竟你自己的视角是有限的。你穷尽一生的时间,你所经历的事情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你读书就不同了,你可以利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得到人家经历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思考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也就构建了我们每个人不同认知基础。当你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之后,要想在改变可能就很难了。就像老鼠的孩子要想成为龙,难度应该很大。一个小山村里的孩子要想闯出一片天地可能要比一个有良好基础的人要难得多。怎么上来就又跑题。
我读作者的书,其实也只是在挑我能理解去吸收。超出我现有认知体系太远的,我可能看到了也没有感觉。而我能得到启发的部分,应该都是跟我现有认知有交集的部分。那我认知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通过交集来扩大已知范围。
我今天想到中心与外围,整体与局部,也是因为我这两天总是会想到整体性的问题。系统思维整体框架,是我这两天经常想到的问题。所以在看到中心与外围这种结构的时候,我好像有了一些想法。
我理解作者的这本书,还没有能力去从整体上把握。还是说,我没有那个知识储备,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我能做到的只是,对于一些点状的知识获得启发。其实这可能就是一个学习过程,你只有先对一些局部的点形成理解。然才能逐步扩大到整体。就像如果你想融入一个集体,你只能是先从具体的某个人开始。通过一个切入点,来扩大你的认知范围。
同时我读书还有一个逻辑那就是,通过拆解他人的结构来构建我自己的建筑。人家的思考不见得对我都有用,所以我只会去拆解那些对我现在有用的东西。拿我现在能理解,我现在用得着的东西。通过不断拆解他人的结构,来丰富和壮大自己的结构。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对那些我曾经读过,并且影响深刻的书会再次阅读。因为一次你根本就无法把对你有用的东西都拆下来。而且还因为,第一次很多东西你根本就拆不动。所以每次读那些经典的书,我都会有收获。就像每次读《道德经》都会有新的想法产生。
撤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再次回到书中内容。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有时更多的只是注意自己的国家,或是跟自己国家紧密的国家。但这个世界是由很多国家构成的,就算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再小,也是无法被忽视 。整体性思维就是,你并不能忽视你身体上的一些看似无用的小部件,比如说盲肠,扁桃体。他们出问题,你一样很难受。
世界是个整体,那么各个国家也许就像一个个器官。有时你并无法确定到底谁更重要,是脑袋还是手?既然是个有机的整体,那么缺少了谁,你都会感觉不自在。至少不会让你好受。
我有个想法,我们所处的世界是需要驱动力的。如果那个国家可以更好的带动这个世界发展,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导。当然这种主导也不能以某个国家或是种族,甚至是某个群体的利益为中心。他应该是一种整体上的利益。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对于某些人群的损害。
其实这个道理就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一个道理。当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生产关系改变了。可能就是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我曾经有个想法,那就是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甚至是燃料。奴隶被无情的对待,战争中战士被牺牲。虽然没有可比性,但死人本就是一种驱动力。趋利避害会让人进行反思,去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主导这个世界的强国的更替,也代表这发展方式的一种转变。这应该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选择吧。或是说选择是结果,就像现在中国正在逐步的取代美国。这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这个世界的自然的需求。因为中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更多的动力,所以中国才会取代美国。
我想这应该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美国的衰落也是必然,国家跟人一样是有寿命的。因为国家也是由人构成的,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也就塑造了不同的人。而这些被塑造成型的人,也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趋势应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无法让鱼在陆地上生长。你也不可能让一个从小就衣食无忧的孩子,像我们父辈一样紧衣缩食的生活。没有相应的环境,也塑造不出相应的人。
就像美国的快乐教育,他也培养不出我们国家这样卷的学生一样。有着什么样的欲望,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思考。一个无欲无求的社会,可能也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同时生物演化和社会进步是一个道理,你必须通过环境的变化,或是说通过各种困难,才能产生选择。让更加具有适应性的人和生物留下来。
中美在这种对抗中,可能就发现一种情况。我们国家好像更具凝聚力。因为我们从古就是一体的,在认知上有先天的优势。而美国是个历史非常短的国家,而且他的国民非常杂。短期内根本无法形成像我们国家一样的凝聚力。对于国家的认同需要时间来塑造。我们已经凝聚了几千年了,他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是无法比的。而且美国人是由各个国家和种族人构成的,用利益凝聚可能远比用精神凝聚更容易。但同时也是个弊端,以利聚,同样也会因利而散。
但我们国家的精神凝聚力就不一样了。精神是超于物质的,为了精神我们是可以放弃物质的。这是一种更强大的凝聚力。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说美国人打仗之后会有战争应激反应,那是因为他们的战争都是资本发动的,是为了利益而战。我们的战争就不同了,我们是为了家国而战。我们是以精神为支柱,他们最多是以利益为吸引。
这可能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经验积累的不同吧。我们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说法。师出有名你才更有力量。我们国家有更多的做事的底层逻辑的积累。我们都是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在做事,而美国更多的只是赚取眼前的利益。他们缺乏以道驭术的积累。战术可以短期取得效果,但要想长期处于不败,那么你必须要站在道的制高点上。
这本书就到这里吧,明天开始一本新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