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就是在混日子过,白天上班不知道在干什么,晚上又静不下心来学习,想写点东西,脑子里又空落落的,看着群里的学友们一个个勇猛精进,每天都在坚持学习,坚持分享,而我好像越学越落后了。记得刚加入新网师的那一年,我一天晚上写一篇文章,现在一周都没有一篇。4月23日那天,是世界读书日,我想让全体师生一起来读书,但民调过后,想读书的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没有,这些年青的老师都很浮躁,他们也坐不下来,这种趋势真是让人担忧啊!
王阳明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做事情没有目标,就什么事也做不了。有了目标,但没有坚持的意志力,也是无济于事。刚开始加入新网师的时候,我的动力很足,有一群人裹挟着我走,我每天坚持阅读、写作,思考,实践,那段时间进步很快,我接触到许多新的理念和词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时,我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深深打动。他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即具有高度道德品质、丰富智力、健康体魄和审美情趣的人。这种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现实教育中,我们有多少老师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来看,大部分是为了提高成绩而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当成老师提高成绩的脚手架,至于学生心中真正需要什么,有多少老师知道呢?
学习完这本书后,我的很多传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这种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我所在的技工学校,学生的基础很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纯理论的学习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必须要变着花样去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眼前一亮,始终有新鲜感。阅读与写作社团的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没有新意,每次都是看视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很多学生一到社团课就想睡觉。我把中华经典引入课堂,让他们学习《大学》,但传统的大学读起来又枯燥又单调,学生没有兴趣。我把《大学》设计成了说唱版,用音乐节奏来带动经典的学习,果然这样的方法很奏效,学生跟着节奏去学习,兴趣盎然,这种把传统的读经典的方式融入现代元素,让学生们感觉到了新意,在读书日比赛时,他们的说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阳明先生的四教条中的第二条是勤学,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换不来累累的硕果。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要重新拾起信心,坚持每天学习,每天写作,按照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让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有了知识的加持,心中的烦恼和抱怨就会少很多,就能朝向幸福的教育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