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贯通—序言

作者: 璞文1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15:33 被阅读30次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理想的政治、理想的人格,其价值标准,多来源于孔子。

天道混沌,阴阳互化,善恶是非,各有其数,然人性之光辉永存也。孔子执其一端,“知其不可而为之”,为道家所“诟病”,“累累若丧家之犬”,而他欣然受之。“其智及,其愚不可及也。”学术思想的权威,非帝王将相之可为,世则尊之为“素王”!

现今时代发展,工业化、网络化与虚拟化,对人类精神文明提出严峻挑战,每思及此,我忧思难释,颇为不安。

一、以资本为核心的市场化,使竞争日益激烈。多数人生活失去了从容与平淡,更多的是欲望与压力。老子三宝,“勤、俭、不敢为天下先”,对现代青年来讲,则不知其所谓也。每观年轻人在都市生活中乏味支撑,常油然而心酸。年轻一代的精神将何托?这是一个严峻的话题。

二、中国几千年的宗族社会机制已经分离崩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老年父母与子女分居异地,生活虽看似丰裕,而老无所养的问题日益突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谁来做这个最为沉痛的道德答卷。

三、网络化与虚拟化,使更多年轻一代在虚拟空间中成长,人类的精神文明面临新的挑战,人类将如何在虚拟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身精神的价值呢?这同样需要一个答案。

每思及新生一代的精神安乐,我悲思沉痛,所以很想在孔子身上找到答案。而《论语》一书,多被断章取义,而很少有人能从思想及文脉上进行贯通,对孔子的精神的理解自然未能做到准确的把握。以上二方面原因,这是写这本《论语贯通》的动力所在吧。虽然我学问不精,但忧思所在,很想为现代青年找到精神的归依与修养的良方,故勉力撰写此书,作力所不殆之事,为抛砖引玉之作,请方家不吝指教。

​​​

相关文章

  • 论语贯通—序言

    释家多托于世外,道家则隐显不定,可进可退,唯儒家文化立人文之标杆。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来源。...

  • 读《论语》的二条主线—论语贯通08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是想把孔子的思想与《论语》这本书的逻辑脉络进行梳理贯通。而要贯通《论语》的整个逻辑脉络,必...

  • 仰之弥高——论语贯通128

    前面讲了孔子修养的高深,”空空如也”,下面则讲孔子行为的平实,待人接物的普通平常,这是“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

  • 如何读《论语》—论语贯通14

    一个朋友,与我聊起,“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知死之不亡者,可与言性矣。”,我觉得这句话,基本对前几章内容做了一个点题...

  • 《论语》有感—序言

    以前的我,不知道世上还有“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概念,也从未听说过。我的一切,都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可以说,父母把他们...

  • 《论语》的逻辑结构—论语贯通15

    我其实很想做个思维导图,但思维导图的工具用得不熟悉,想找别人做,却要沟通半天,表述自己的思想,太浪费时间。所以,只...

  • 端木遗风——论语贯通179

    《子张》篇是五个弟子的言论,表示孔子学问与思想的延续。以子贡对孔子评价来结束此篇,因子贡善言辞也。 子贡在孔门十哲...

  • 诗礼传家——论语贯通168

    大夫之道,要守礼不逾越,以修身修德为本,用诗与礼的精神来安身立命,谦道自处。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

  • 礼乐征伐——论语贯通166

    16•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 游刃有余——论语贯通132

    今天进入《论语》上半部最后一篇《乡党》篇的讨论。我们来回顾一下,《论语》整个结构的递进逻辑。前4篇讲了孔子的二个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贯通—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ui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