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非常具有仪式感,当我们分拆它,发现它的左上方是“爻”(yao)字,是一种占卜方法,代表了曾经的科学与文化,左下方是一个小孩子的形象,右边则是一只手拿起了一根棍棒。
这个场景所有人都不会陌生,哪怕不懂甲骨文也能理解它的意思,它就是“教”。教育是也。
汉文明注重教育,是一种文明特色,从这个字就能看出,上古的先民通过反复的社会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沿用后世的教育手段,想要学习知识,得从娃娃抓起。
对不好好念书的,在这之后的3000多年时间里,古代的教育工作者再没有放下手中的木棍。
在传统昆曲《春香闹学》中,可以窥见古代教学中棍棒的作用和意义,老爷告诉先生,小姐打不得,小姐不好好学,可以打丫鬟。当然了,话是这么说,又有哪个丫鬟会甘心挨揍呢,把先生气得要七窍生烟,原地爆炸是可以有的。
中国古代的教育场景在历代的《孔子圣迹图》上都被美化得仙风道骨,而实际情况中的鸡飞狗跳可能要到历代《闹学图》中去寻找了,先生手中的那个棍棒更是这些画作的核心,它犹如隐喻般让看画的人浮想联翩。
孟子曰,“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看来圣人都认为不接受教育,人几乎等同于动物。那如何让这些“小动物”发自内心地接受教化呢?那还不简单,读书还是戒尺,自己二选一呗。
总而言之,在中国古代,体罚是教育的日常,这一理念直至现代才逐渐得到扭转。然而直至今天,我们仍然恭敬无比地形容教师是手执教鞭之人,当然,这已经仅仅是个礼貌的比喻了。
如今的世界已然日新月异,教育的思想也是层出不穷,都在不停地探讨教育的真谛。
在线教育颠覆了曾经面对面的古老教育方式,而通过网络让身处疫情中的师生仍然能够安全地教与学,这不得不说是科技改变生活。
那么在线教育有没有缺点呢,有的。
没有监督,该如何让屏幕对面的那个孩子心甘情愿地学习知识呢?往往那块屏幕的旁边,仍然有一位家长在虎视眈眈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