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装支架,什么情况下装支架以及装多少根支架,一直都是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的拉扯和博弈也着实太多。
有纯粹出于病人的健康需求的;有对适应症的把握失据的;也有病人强烈要求的;
再有的,则是在现行医疗模式和付费机制下所催生的医疗乱象。
即在鼓吹支架的好处、放大血管狭窄的风险以及淡化支架的不良影响的三板斧下,让病人无端地安装以及过多安装支架。
装支架是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发展出的一项介入治疗技术,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巨大进步。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目前,可供临床使用的冠脉支架主要有三种,即裸金属支架、传统药物支架和生物可降解支架。
然而,裸金属支架的再狭窄率比较高,药物洗脱支架以及生物可降解支架又会加大血栓堵塞血管的风险。
看到没,支架本是用来解决血管堵塞的,但它本身也会导致血管堵塞,且后者的处理难度反而更大。
也正因此,支架植入术后,植入者都会被要求进行“”双抗”疗法,即在术后连续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且时长在12个月之久。
而长期的双抗疗法也会引发新的健康问题,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以及出血倾向等。
这些新的健康问题,在侧支循环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就更加凸显和得不偿失了!
侧支循环是机体为保护重要器官如心、脑而进化出的一套备用血管体系,如脑血管最有名的侧支循环——Willis环(脑动脉环)。
为便于大家更直观的理解侧支循环,咱们直接上图。
如图所示,A是正常状态下的血流状况,在其主干两旁的侧枝血管则处于断开状态。
当主干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狭窄时,侧枝血管开始连通,及至主干完全闭塞时,其两旁的侧枝血管已经能满足血液运输的需求了。
如果在侧支循环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再去给堵塞的主干安个支架,就多此一举了!
首先没这个必要;其次,侧支循环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供血心脏组织已逐渐适应了新的供血模式。
如果因为支架的安装而在极短时间内又接受新的血液供应模式,对心肌而言未必是好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更值得说道说道。
侧支循环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光堵塞主干的斑块,就连血栓恐怕都严重钙化了。
此时若强行在闭塞的主干安装支架,不但手术成功率低,副作用也更大。
更何况,很多主干闭塞而侧支循环已经建立的血管情形,都是在体检或别的血管急性堵塞时一并被发现的。
要说供血不足的症状,几乎没有!那又何必非得给这样的主干血管也来一个支架!
目前,坚持侧支循环建立后仍然需要打通闭塞的主干的一派,其所持的观点和论据是侧支循环不能完全替代主干的输血功能。
极端者甚至认为侧支循环的建立只能发挥原有血管不到30%的输血功能,这是他们坚持要给患者安装支架的最大的底气。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侧支循环不说百分百发挥原有血管的输血功能,也能发挥个70%左右,甚至更多。
通常,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才算严重。如果按70%来算的话,侧支循环也只相当于主干堵塞了30%,又何必急着打通闭塞的主干。
至于这一点,我国心血管病权威专家胡大一教授就曾在多个场合及学术刊物发表文章指出:
如果冠脉血管已经形成了侧支循环而患者又没有明显的不适,哪怕主干100%闭塞了也不建议安装支架。
毕竟,支架终究是外来物质。
更不能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这两个血管急慢性狭窄、堵塞的根本原因上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