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职来职往:浅谈高效沟通

职来职往:浅谈高效沟通

作者: 岁月留声 | 来源:发表于2025-09-08 20:12 被阅读0次

以前无论在Flex,Uei,TWS还是Philips工作时,因为带团队,尤其在UEI,不仅带团队,自己还是原材料Resin,Oil,电子结构件acousitic及Relay,LCD的GCM,每天那个忙啊,尤其UEI还用oracle的系统,每天要批的PR单和要入系统的价格,真是毫不夸张的说,有时候,甚至连上厕所时都在用手机批单,真恨不得找个人来专门批单啊!

每次全神贯注工作时,突然手机微信对话闪现出的“在吗?”总会让我不由得心头一紧,是有急事找我吗?还没来得及退出批单系统,还没来得及回复,骤然间响起的电话铃声,更会让我不由得头皮发麻,批到一半的单子,估计又得重新看过了。更让人抓狂的是,有时正在电话会上,或是部门月度的总结会上,或是自己真正做presentation,明明手机调了静音的,微信电话声音,突然急促而锐利地响起来,真有恨不得把手机扔出窗外去的想法。你以为有啥急事,那个问你“在吗”的,又很久没有下文,手机界面切换到邮件或teams meeting时,心情又像等着另一只掉下来的靴子一样,哎!

在Flex时,我们部门有个约定:无论部门例会,月度会议,半小时内,谁的手机铃声响起,会后请自动交人民币50元给文员,作为部门水果费用或活动经费。

心理学上有个“注意力残留”概念:当专注力被打断,人大约需要15分钟才能重新回到很专注的状态。无论此时此刻在做什么,突然来电的霸道都在于:强迫你立刻中断目前集中的工作,或是清空大脑,为他留出来时间与思考。但是真正紧急情况除外,比如:停线的缺料,项目的突发状况除外。

聪明人的做法往往是:找人或电话前,先发信息告知一下,需要电话沟通,留给对方响应的时间或约对方合适的时间,再视情况进行下一步。职场真的没那么多十万火急的事情,沟通的效率和结果,也从不取决于单方面的强制输出,更多的在于双方的互相尊重和同频共振。

还有一种让人尴尬或社死的方式是:在工作群内公开点名评评某人或某事,@某人,即使本意是在督促和指正,传递给某人更多的却是质疑和不信任,甚至被歧视。

表扬就另当别论,越公开越好。“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才是职场聪明人的做法,也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在我过往三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非常多有智慧,善良,大爱的领导们,总是会关起门来管教或指导我们如何更好更聪明地做事,但是有别的部门成员在时,又会维护我们多一些,即便我们做的没有足够好甚至有小纰漏,也会相对公正地给出解决方案和方向,不会当众批评或是跟着其他部门人一起来起哄,责难,challenge我们,比如我刚刚入职Flex时,林经理就经常会把我们四个喊到她的房间,教我们怎样处理一些棘手的案例,遇到故意找茬,甩锅或是挑起事端的某些人,甚至有时对外部客户的邮件,也会帮我们组织好语言措辞,甚至写好邮件,要我们再改一下发出去,共性地案例、会给我们四个一起讲,特殊案例,会单独跟跟进的负责人谈。遇到跟特别重要的合作伙伴的电话会,或是总结会,也会提前带我们演练并给出指导建议。我们几个也争气,尤其是我,用连续16个季度的saving全球排名第一,挣来“Miss passive”的称号,为林经理2005年升任当时最年轻的总监调回马来西亚工厂(回她家乡工作)和2007年自己转入全球采购部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也会遇到奇葩的,比如在Flex时遇到的““Meigei”,“GC”之流,在广州工作时遇到的“黄疯子”,最喜欢当众折辱他人,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展示她们的权威,也带不来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反而曝露出她们的没品和狭隘。从不懂得也不会践行“对上以敬,对下以仁”。把批评关进私聊的门内,才是给各自留下的体面的尊重;把真心的引领和教导融入到工作的细节,才是下属和团队进步的根源,把专业的精进和提携机会争取和给予,才是团队凝聚力和向上的基础。

曾在网上看过一条评论:职场上,发微信语音,默认是领导的“特权”。但卡耐基对此早有洞见:“浪费别人的时间不是美德,尊重别人的效率才是修养。”即使是上位者,把沟通成本和难度转嫁给下属,也是极不专业不负责任的做法。

重要的事项,永远值得被白纸黑字铭记,而不是被几条60秒语音组成的矩阵攻击。语音只会迫使对方逐秒聆听,无法检索关键词,更让留痕成为难题。有互联网企业做过实验:发送5条总时长3分钟的语音,接收者平均需要5分22秒才能筛选重点信息,而阅读同等信息量的文字,仅仅需要54秒而已。所以,专业的职场沟通原则应该是:把便利留给对方,也不把麻烦留给自己。让对方用起来方便友好,是双赢的不二法门。

写在最后《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职场沟通的黄金法则,莫过于此。高效沟通体现在细微之处的克制与体谅,暗合人际关系的哲学:在专业中看到理性,在细节里遇见温度,在规矩内找到自己。在包容和善意中,遇到更好的彼此。

相关文章

  • 职来职往

    前些日子与朋友相聚,我们还是与往常一样,约在了老地方“美食城”,一个僻静的小餐馆,饭菜味道还不错,老板人也好,时间...

  • 职来职往

    职来职往 人生有职来职往 其实也直来直来 并非需十八盏灯全亮 未必是十八盏灯要亮 要全亮 那是人生 要不亮 那是生...

  • 职来职往

    我认为有能力的那些导师不认为好,不过是不懂得表达自己厉害之处罢了,其实只要能力强,那些都不重要不是吗?不懂得表达自...

  • 职来职往

    最近翻出了书柜里的一本书,响聊聊职场。一本出版了有几年的老书了吧。这个也是李响在当时主持一档职来职往的节目后出版的...

  • 职来职往

    随着森林运动会的落幕,《动物世界》的主题画上了完满的句号,新的主题《职业小达人》开始了。学前的幼儿从探索自我到探索...

  • “职来职往 ”有感

    对行业上有关的东西关注的多。我会赞同他,但是我会忘记他。

  • 观《职来职往》有感

    很久没看这个节目了,最近学校校招,看到很多学长在空间说自己的求职经历,于是很想看看这个节目。 昨天的四位求职者,有...

  • 直来职往

    李单从剧组出来有几个月了,还是没接到戏,心急火燎,贷款额度越来越小,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正常的工作基本也不够还每月的...

  • 职来职往-江湖人生

    想一想最近三年来换了二份工作。现在我已经33岁了,青春不再…… 想一想这三年我觉得自己把自己变成跑江湖的人,十八般...

  • 职来职往 | 响聊聊职场

    杨石头 老师上课讲过的,他只记重点,晚上翻着这些重点再对着书回忆,回忆老师讲这段时的思路,再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来职往:浅谈高效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om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