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今天的书,看到了锻造品格,能更好的提升能力。提升判断力,能聚焦在点上,更容易出成绩。锤炼自制力,才会让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一个人的品格,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决定了一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锻造品格,我们先得知道人的品格有哪些。有怜悯、谦卑、善良、温和、宽恕、无私、坚韧等。要提升一个人的能力,离不开品格的涵养。而品格的锻造,也需要能力的支持。因此品格和能力是人字的一撇一捺。而锻造品格最本质最基础的,真要谦虚,虚怀若谷,才能海纳百川。
面对人工智能的日新月异,各种知识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判断选择。在具体的教学中,怎么教会学生去判断选择。让学生明白各种各样的客观存在的事实,怎样用科学实验和观察等方法来检验这些事情的客观性?这些都是关注了事实判断,这些很重要。但没有价值判断,特别是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新的学科知识成指数式的增长,如果每天处在学知识的状态中,那一个人皓首穷经,也不可能学完现在的知识。而那些具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建立模块,在面对具体任务的时候才方便提取。而一个创新性的人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对事物的重要性做出价值判断。
特别是在面对多个任务的时候,如何确定任务的轻重缓急,思考某件事情值得去做的理由,思考做这件事情可能的路径,并寻找最佳的策略。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模式的时候,我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就提升了。
一个人要想在某个方面做的比别人更好,一定是一个自制力超强的人。常生龙老师每周阅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坚持下来,一年能读52本书,我太佩服他了。而且一坚持就将近10年,这种超强的自制力,让他在成长自己的同时影响了一大批读书的老师们,相聚在他组织的读书会里,一本一本的读下去,不知不觉也有很大提升。大家都亲切的叫他老船长。
而自制力的本质是作出选择的能力。其核心是运用理智判断去做最重要的事情的能力。自制力有三种表现,也是三个支架。你可以抄下来贴在墙上,每天看一看,提醒自己。
我要做什么?我要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他一定会让事情做得更好,这就是内驱力。同时知道,只有付出努力和汗水,才会有收获。
我不能做什么?这是面对生活中的其他琐事,尽可能的屏蔽。比如说琐碎的闲谈,刷手机,看短视频。无意识的拿着手机浏览。这些都很耗费时间。因此提醒自己,我不能做这些。
我想做什么?有了愿景想法,还要制定相关的计划,然后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才能长期的坚持下去。制定的相关计划,愿景能不能实现?能不能抵得住眼前的诱惑?这就要调动心智中的我想的力量,让自己把目光聚焦在愿景上。引导自己做出正确选择。
其实,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要有超强的自制力,而超强的自制力背后是看重这个事情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说一个人判断选择的能力。而让这个事情长久的做下去,除了目标梦想,还需要一个人有毅力,品格为做好事情保驾护航。
这是读今天的书,我的一点思考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