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过程中如何跟孩子构建合理健康且距离恰如其分的关系是对于每个育儿者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因为这涉及能否真正的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从而养育出快乐健康,内心强大的宝宝。
最近身边的两件事情给了我一些启发,一件事情是我的一个朋友讲当她去抱其他小孩的时候,她的不到两岁的儿子哭着闹着抗拒,她觉得儿子哭闹的原因是感受到了被忽视和自己的爱被其他小孩夺走。这件事给她的启发是,当二胎出生后老大也许就会有爱被剥夺的感觉,这也许会给老大的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她会给我讲这个事情的背景是我们家二胎会在两个月后出生,朋友的担忧其实是给我们好的好心的建议,从中我感受到她的善意,同事也感受到她的些许的焦虑和不安。第二件事情是前几天一个傍晚,妈妈带着儿子在小区里面玩耍,儿子走到广场边的一个小斜坡时立即趴下来,趴在地上像坐滑滑梯一样倒着往下滑,滑到底以后又准备跑到顶上继续,可是妈妈见状连忙阻止了儿子的行为,我理解妈妈因为地上脏,她怕弄脏衣服所以阻止他这样做,可是儿子似乎很享受这个游戏,一直不肯屈服,吵着闹着要往小斜坡上爬。当然弱小的儿子无论怎样努力,也是扭不过大人的。
这是两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又是我们育儿过程当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事情,这两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大人看来都是很不好的事情。妈妈爱被分走会给孩子造成伤痛,所以要警觉这一点;地上很脏孩子不可以在地上爬。可事实是怎样是这样的吗?一件事情是幼小的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需求,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妈妈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爱。另一件是在地上爬一爬,在孩子的眼中不过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罢了。这两件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到成人的口中,就会有那么多对错评判,有那么多忧虑和厌恶的情绪呢,这合理吗?
事情本是中立的,对于事情我们有固有信念和情绪,所以这影响到我们的判断和感受。心理学上的“理性情绪理论”说的是事情本身不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及我们内心存在的信念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美国科学家关于压力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研究结论:压力本身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是我们认为压力有害的信念危害到了我们的身体,很好的证明了这个理论。
维护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是我们人的本能。朋友告诉我生二胎会伤害到老大的心理,也许她头脑中就有个不应该生二胎的信念,甚至是对二胎怀有深深的恐惧的情绪。妈妈会阻止儿子在地上玩,也许就是对脏本能的排斥。 关于育儿大人相对于孩子处于优劣的一方,我们很难做到我们说的“尊重孩子的天性,提供以孩子为中心的养育”。往往我们教育孩子是从自己的观念情绪出发,我们是以自己为中心的。
我觉得要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养育者,首先要有一种能区分出什么是自己的和什么是孩子的这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不会在所谓的爱孩子的行动中迷失。养育者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投射到孩子的身上,与孩子构建出对应的关系,孩子在大人为中心的关系中逐渐会偏离自己的发展天性,打上越来越多的养育者的烙印。当会区分自己的情绪和信念的时候,才会构建出以孩子为中心的关系,孩子在这样的关系中才会按自己的本能去成长。这种关系下养育者提供的“抱持”关系,这种关系能够容纳孩子的善与恶、优与劣。这样的养育环境能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自然而又充满包容接纳的爱的滋养的成长环境。
养育者也会在养育的过程当中因当有自我完善的意识,在养育的关系当中完成自我部分的成长,实现育儿育己的人生任务。建议所有的养育者都能够有意识的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更大的成长空间,哪怕是犯错的空间。同时家长也要能够觉察到自我的部分,而不受其影响,构建出以孩子需求为中心的养育关系完成亲子关系的互相滋养,与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幸福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