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如今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是公认的“正声雅言”,能不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情况。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普通话并非中原“正声”,如果让过去的士大夫来听,普通话就是不堪入耳的“胡音”。假使有一位唐宋时期的老夫子穿越到现在,看到人们都以说普通话为荣,他一定会气的捶胸顿足,涕泪横流。他会痛心疾首地哀叹道:“不意我汉家子孙竟以胡音为荣,堂堂华夏,体统何在!”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中国现代标准语言。北京在古时称幽州,自唐末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先后被契丹、蒙古等草原游牧民族统治了四百五十多年,直到明朝建立,才被汉家收复。
胡语作为统治民族的语言,在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当然是幽州占统治地位的语言,幽州地区的汉人为了生存,也必然要学习使用胡语,为了提高社会地位,他们甚至会以说胡语为荣。唐末诗人司徒空在他的《河潢有感》中写到,“一自箫关起战尘,河潢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河潢地区被吐蕃占据不过几十年,却已是“汉儿尽作胡儿语”了,遑论被契丹和蒙古占领四百多年的幽州地区。
由于汉族文化先进,人口众多,所以汉语并没有在幽州的社会生活中消失,反而被胡汉人民广泛使用。但因胡人占据统治地位,其语言和文化处于强势,必然对汉语造成深入和广泛的影响,因此幽州地方的语言中也带上了浓厚的胡语色彩。明朝建立后,幽州重归汉地,成为北京,并引入了来自内地不同地方的人民,但幽州语言并未有根本改变,毕竟历经四百多年形成的语言已被当地人民长期传承使用,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方言。
清朝入主中原后,女真人成了统治者,但汉族人口庞大,经济文化水平远比满族先进。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国,满人在大力推行满语满文的同时,又不得不学习汉语。可是学习汉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满人讲的汉语非常生硬,错误百出,这就类似日本侵华时产生的“协和语”。当时日本为了推行殖民统治,在占领区的日本人也学习汉语,却说得很不规范,其中有大量用词和语法错误,其典型用词有“你的”、“我的”、“大大的”、“死啦死啦的”、“花姑娘的有”、“咪西咪西”、“心交心交”等等。而满人当时所说的汉语就是这种“协和语”式的语言。由于满人占统治地位,所以并没有汉人敢于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反而还有汉人主动迎合这种错误,以此显示臣服,便于谋得生存和发展,时间一长,这种原来的“协和语”式语言,就成了北京方言,其中夹杂有大量的满语词汇和发音,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自然就带上了大量“胡音”。
清朝宗室爱新觉罗•瀛生写过一本《北京土话中的满语》,用许多实例解析了北京话中的满语遗存。
老北京人在形容一个女人漂亮时会说:“这女的牌儿亮啊!”其实就源于满语“kuwariyang”,只不过将kuwar转音为“牌儿”而已。
今天北京话中常用的“咋呼”,来源于满语“chahu”,就是泼妇的意思。
而“胳肢窝”一词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清宫剧里常见的“嬷嬷”源于满语“meme”。
现在大家喜爱的食品“沙琪玛”,源于满语“sacima”的音译。
老北京人在形容天气寒冷时常说:“这天冷得我只打dei dei”,“dei dei”就是冻得打哆嗦的意思,源于满语“dar dar”一词。
除此之外,北京话的语法和发音中还有许多都来自满语的影响,北京话中的儿化、轻声等语言特征都是满语影响的结果。
满语在北京俚语中的影响就更广泛了。清人文昭也是个宗室,他写过一首京味十足的小诗《八月》,就形象地反应了这种现象。诗中写到:“四时最好是八月,单夹棉衣可乱穿。晌午还热早晚冷,俗语唤作戛戛天。”“晌午”和“戛戛”就都是来自满语。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语言其实一直在不停地变化,虽然从唐宋穿越过来的士大夫假如听到如今的人讲普通话,会觉得非常不堪,但我们今天以科学眼光来看,这就是一种正常现象。
中华文化虽号称延续几千年没有中断,但现代人要是听商周时期的人读诗经,是一个字也听不懂的,因为那时的语音与如今完全不同。上古时的汉语发音类似俄语或法语,其中还有许多弹舌音。
比如上古时“父”的读音类似“爸”,后来读音变了,人们就造了一个“爸”字来代表其在古语中的读音,而“父”被保留,只是不再读“爸”了。同样的例子还有古语中“头”的读音类似“骷髅”,后来读音变了,人们又造了骷髅一词来代表“头”的古音。
再比如,古语中的“吾”,在商代读作“嗯日哇”,隋唐时读作“诺哦”,明代读作“窝”,现在读作“我”。
可见,随着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以及民族的融合,同一种语言的发音,一直在不停地变化着,如今普通话的发音,若干年后也一定会变成其他语音,那时的人们如果听到了今天的普通话,也一定会觉得可笑而又别扭。

上古汉语读诗经《青衿》: http://m5.baidu.com/sf?pd=video_page&word=%E5%8F%A4%E6%B1%89%E8%AF%AD%E8%AF%BB%E8%AF%97%E7%BB%8F&title=%E7%94%A8%01%E5%8F%A4%01%E6%B1%89%E8%AF%AD%01%E5%8F%91%E9%9F%B3%01%E6%9C%97%E8%AF%BB%01%E3%80%8A%01%E8%AF%97%E7%BB%8F%01%E3%80%8B%01%2C%01%E4%BD%A0%01%E8%BF%98%01%E6%95%A2%01%E7%A9%BF%E8%B6%8A%01%E5%9B%9E%01%E5%8F%A4%E4%BB%A3%01%E5%90%97%01%3F%01&atn=index&alr=1&openapi=1&resource_id=5052&frsrcid=4185&lid=8735493065884816397&backup_lid=8735493065884816397&ext=%7B%22src%22%3A%22https%3A%5C%2F%5C%2Fv.qq.com%5C%2Fx%5C%2Fpage%5C%2Fm1416uagzms.html%22%2C%22loc%22%3A%22https%3A%5C%2F%5C%2Fv.qq.com%5C%2Fx%5C%2Fpage%5C%2Fm1416uagzms.html%22%2C%22log_loc%22%3A%22https%3A%5C%2F%5C%2Fv.qq.com%5C%2Fx%5C%2Fpage%5C%2Fm1416uagzms.html%22%2C%22duration%22%3A%22116%22%2C%22poster%22%3A%22http%253A%252F%252Ft12.baidu.com%252Fit%252Fu%253D1583432648%252C3601542965%2526fm%253D171%2526s%253D2EAA7A231B0A454D18FCA5DA0000C0B6%2526w%253D496%2526h%253D280%2526img.JPEG%22%2C%22source%22%3A%22%5Cu817e%5Cu8baf%5Cu89c6%5Cu9891%22%2C%22s%22%3A%22df353d7bf117eb82cdf799cf31084e0d%22%2C%22isHttps%22%3A0%7D
网友评论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是写小说, 如果你不是名家, 那么你写的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好的开始是 成功的一半, 很多人看到前面几百字觉得不好看就不会有心情继续看下去了。 因为看小说本 来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别人不是做研究,一个繁琐枯燥的开头是不可取的。
很多刚刚写作的人总是会想在小说的开头就交代清楚一些事情, 剧情的需要?其实这是不必 要的,一开始就要引人入胜,交代的事情可以慢慢穿插在小说正文的里面。
2、人称与性格
一半新手都喜欢写第一人称, 其实这是不对的, 第一人称的确开头很简单, 但是写到后 来就会越来越难写, 因为在一部长点的小说, 第一人称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比如要交代文中 的我没有看到的事情, 我不知道的内幕等等,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把握, 第一人称小说最忌讳 的是一下子我啊我啊,一下子又来一段事外人的口气介绍一些。这是不可取的。
性格方便要塑造好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很多人喜欢把主角当作完美的人, 这也好, 那 也不错, 这样做的特点就是主角回变得没有特点。 应该抓住主角一个特点而着重描写, 这个 道理和业精于专是一样的。想要什么都抓住反而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3、伏笔
想要小说精彩还是要靠剧情,剧情的精彩就要靠伏笔了,但是伏笔一定要安排的巧妙, 明伏和暗伏我就不多说了。 很多人写作都是写着写着就来了一个突变, 这样是不对的, 读者 会极其反感这样的情况出现。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牵强的伏笔, 这也可以说是找伏笔, 比如你 现在写到后来觉得不怎么精彩了, 想要加料。 就看自己前面的章节, 觉得有些地方可以当作 伏笔, 然后就在后面加情节。 这样找出来的伏笔根本不能算是暗伏, 太牵强的感觉会让读者 觉得你穹庐技穷。
挖伏笔要从文章一开始就挖,如果是长篇的话解开第一个伏笔的时候就要挖好第二个, 解开第二个就要挖好第三个以此类推。这样情节才精彩,读者才会喜欢。
4、内容和大纲很重要
正式的作品一定要给自己做一个大纲出来, 根骨好了作品自然好看, 很多新手没有大纲 的习惯,都是一边写一边想,这样往往到后来都不知道该怎么发展了。 除非你是高手, 要么 要是列一个大纲吧。
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以写的时候只能说作者没有观察生活, 其实很多有趣的事情是可以 写进小说里面的,现实加上适当的文笔润色就是绝妙的内容了。
不管有没有大纲的情况下,只要是发表了的作品千万不要弃坑,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以上说的小说写作都是正剧的, 其他的可以借鉴亦可相通但是其他还有其他的各种特性。
权威人士也没法摆平"新韵"为什么对与不对,现在与"平水韵″是共存的。借地发表下个见,其实从宋,元时代就有发现韵的读音有变化,最明显的元曲,从元代就分北曲和南曲,北曲的律韵《十三辙》相当(也有变化)于现在的北方音,普通话,也相当于进化到现在的《新韵》(当然不能等同十三辙),南曲用《平水韵》。传统需要继承,好比京剧为何不用普通话唱?昆曲也不用普通话唱?唱腔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得清的?"新韵"大多数是讲,"韵"读起来已不押韵了,才需要"新"。
新韵就应该用来写新诗(现代诗,新文化运动以来产生的),
平水韵才是传承古体诗词的律韵,
没有平水韵就没有古体诗词。
(别跟我说唐之前的古体诗也没有平水韵)
再说了,没有古代汉语也就没有古体诗词,古体诗词的语境是不同与现代汉语,所以"新韵"为了满足现代普通话,那么用新韵写诗,是不是也该满足一下"现代汉语语境"?
平水韵是标准,几百年上千年以来,中国古代读人写诗一直尊守的标准。新中国成立以后"上下"反对写古体诗词(这也是传承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古体诗词还没有学会写,又搞个新韵来。
🌺🌺🌻🌻👍👍👍👍👍👏👏👏👏👏
最后一段,好像有问题,老师删除一下乱码吧😄。
注意完美!
我说的奇谈怪论不是真的奇谈怪论的意思,意思是说老师知识有点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