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赋与重复

作者: 彧彧青春 | 来源:发表于2025-10-08 06:29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散文‖天赋与重复

巷子深处有一个磨刀的老人,人们都叫他老魏。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爬上巷口的槐树梢,他推着那辆吱呀作响的三轮车准时出现在青石板路尽头。车上挂着的铁片在风里碰撞,发出清凌凌的声响,像某种古老的更漏。

老魏磨刀,有自己的规矩。不管排队的人有多少,他总是不紧不慢。一块青石磨刀石,一桶清水,便是全部的家当。他接过主妇递来的菜刀,先要眯起眼端详许久,指腹轻轻抚过刃口,仿佛在聆听金属深处的诉说。然后才俯下身,开始那重复了千万次的动作。

前推,后拉。前推,后拉。

水珠顺着磨石边缘滚落,在晨光里碎成晶莹的光点。那节奏不疾不徐,像僧人的木鱼声,又像母亲摇晃的摇篮曲。有时他要磨整整一个时辰,汗水顺着花白的鬓角滴落,在青石上洇开深色的印记。可他的手很稳,每一次推拉都沿着既定的轨迹,分毫不差。

“魏师傅,您这手艺,可是祖传的?”常有好奇的年轻人问。

他摇摇头,继续手里的活计:“哪有什么祖传。磨坏的磨刀石,倒是能堆成座小山。”

这话不假。巷尾的墙角,确有几块磨得中间凹陷的旧磨石,像被岁月啃噬过的月亮。石面上深浅不一的纹路,记录着无数个清晨与黄昏。

我常想,老魏磨的哪里是刀?他磨的是时光,是耐心,是把每一个平凡日子都过得闪闪发亮的决心。那些经他手磨过的刀具,切菜时会有奇异的顺畅,主妇们说,那刀口上有温度。

这让我想起城南制陶的陈师傅。他的工作室简陋得像个工棚,可从他手里诞生的陶器,却有着机器无法复制的灵魂。一团泥在他掌心旋转,手指轻轻用力,陶土便听话地舒展成预想的形状。这看似轻松的过程,背后是四十年的重复。

“刚开始学艺时,”陈师傅说,“光揉泥就学了三年。师傅说,泥里有空气,烧制时会炸窑。我不信,偷偷跳过这一步,结果一窑的器物全成了碎片。”他抚摸着工作台上一个素面陶碗,碗身有着流水般的纹路:“后来才知道,揉泥不只为去除气泡,更是让手记住泥的脾气。”

他的指关节因常年用力而粗大变形,可这双手在触碰陶土时,却比情人的抚摸还要温柔。工作室的角落里,堆着无数失败的试验品——开裂的花瓶、变形的茶壶、釉色不均的盘子。每一件残次品上,都贴着小纸条,记录着失败的日期和原因。

“这些都是我的老师。”陈师傅笑道,“它们教会我的,比成功多得多。”

重复,在陈师傅这里不是机械的循环,而是一场漫长的对话。是与材料的对话,与火的对话,更是与自己的对话。他说,陶土在旋转时会有细微的颤动,那是它在诉说什么;釉料在窑变时会发出极轻的爆裂声,那是它在歌唱。这些,都需要在千万次的重复中,才能听见。

这让我想起幼时邻村的瞎子阿炳。他不识字,却能把《梁山伯与祝英台》说得催人泪下。每晚,村头的打谷场上,他一把胡琴,一条板凳,便是全部的行头。同样的故事,他讲了四十年,可每次讲述都有新的韵味。

有人问他:“阿炳,同一个故事讲这么多遍,不腻吗?”

他空白着眼眶“看”向远方:“山还是那座山,可每天的云都不一样啊。”

是啊,太阳每天升起,可晨曦的色彩从不重复;潮水每天涨落,可带来的贝壳各有纹路。真正的重复,是在看似相同中寻找差异,在循环往复中捕捉新生。

城东有所特殊教育学校,林老师在那里教聋哑孩子说话。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孩子们听不见声音,他们的世界是绝对的寂静。

可林老师不信这个邪。日复一日,她拉着孩子们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他们感受声带的振动;对着镜子,一遍遍演示口型的变化;举着蜡烛,教他们通过气息控制火苗的摇曳。

“妈妈”这个词,她教了整整三个月。

每天上千次的重复,孩子们的发音依然模糊不清。有孩子急得掉泪,用手语比划:“老师,我做不到。”

林老师总是擦干他们的眼泪,把小手重新按在自己喉部:“再来一次。就像爬山,走一步,再走一步。”

奇迹发生在一个平凡的午后。一个叫小雅的小姑娘,突然清晰地发出了“妈妈”的音节。那一刻,整个教室都安静了。然后,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

如今,小雅已经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在她的婚礼上,她拉着林老师的手,对宾客说:“是老师让我知道,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不是天赋,是千百万次重复后开出的花。”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土地上每天都在发生。那个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扫街的清洁工,二十年如一日,他扫过的街道可以绕城市三圈;那个在山区小学教书的女教师,一支粉笔写了三十年,写出的字能铺满整座山头;那个坚持给流浪猫喂食的老奶奶,十八年来风雨无阻,喂过的猫比她头上的白发还要多。

他们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才华,只是认准一件事,便一头扎进去,日复一日地重复。可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而可信。

老魏的磨刀石又薄了一寸。有人劝他换电动的磨刀机,他摇摇头:“机器磨的是铁,我磨的是心。”

陈师傅的陶窑里,新一批陶器正在经受烈火的考验。他说,每一次开窑都像过节,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火焰会给你怎样的惊喜。

林老师退休了,可她的学生接过了教鞭。寂静的世界里,开始响起新的声音。

夜深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远处传来隐约的磨刀声——那是老魏在赶制明天要交的刀具。这声音不疾不徐,前推,后拉,像极了这座城市的脉搏。

忽然明白,天赋是上天的馈赠,可遇不可求;而重复,是凡人可以把握的修行。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我们打磨着生活,也打磨着自己。就像老魏的磨刀石,在无数次与铁的摩擦中,不仅磨利了刀具,更磨出了照得见人影的光泽。

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那些被我们称作“重复”的时光,其实都是生命在默默积蓄力量。它们像地下奔涌的暗流,终有一天会破土而出,成为喷薄的泉水。

这大概就是坚持的意义——不是要让别人觉得你了不起,而是让自己在回首来路时,能够坦然地说:我没有辜负每一个日出,没有虚度每一个黄昏。我用自己的方式,把生命这块顽铁,磨成了想要的模样。

老魏说得对,慢也好,步子小也好,是在往前走就好。在这条名为人生的长路上,天赋是偶尔出现的捷径,而重复,才是那条让平凡人也能走到远方的、最坚实的路。


相关文章

  • 家有味道第1集

    自从入简书以来,半年有余,一年不足,诗词歌赋与小说散文写了个遍,甚无趣味,蓦然回首,还是喜欢厨房味道,有美味就有家...

  • 两个赤壁2022-06-26

    赤壁赋与赤壁怀古比较阅读 题材一致,作品不同。赤壁赋是否是赤壁怀古的散文版?是不是对,赤壁怀古的进一步阐释?比如一...

  • «好好学习》第三章 第三节读后感

    连续早起第37天,持续输出第30篇 2017年已经过去219天,还有145天 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

  •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一共27篇与西南联大相关的回忆散文,其中略有重复,是汪先生不同...

  • 清·程廷祚《骚赋论》阅校(下)

    或曰: 赋与骚异, 则吾既得闻教矣, 然则赋不可以宗骚乎哉? 曰 : 不然也。 赋与骚虽异体, 而皆原于诗。 骚出...

  • 读《停止你的内在战争》

    出走半生的少年 绽放天赋与疗愈创伤 要活出丰满的人生,就需要同时抱持绽放天赋与疗愈创伤,因为,在我们内在最深的地方...

  • #第89/100天#天赋与努力

    天赋这件事我相信是存在的。某些人就是在某个领域有天赋。特别是在艺术类专业,韩国演员金秀贤他就是一位极赋表演天赋的天...

  • 天赋与潜力

    天赋,是上天赋予你的,与身俱来的,潜力,是能靠后天的努力而发掘出来的,而潜力和天赋依然存在距离。就比如说学习出色,...

  • 天赋与热情

    以前学习《羊皮卷》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入睡前,需要反思反省自己的缺点。 我就想呀……每天都减少一点缺点,应该...

  • 天赋与热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是更多时候因为我们自己无法找到自己的天赋而觉得自己是个比别人都差的人。同样也把自己做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天赋与重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tr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