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

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

作者: 福星高照幸运星 | 来源:发表于2025-09-26 05:24 被阅读0次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唐朝灭亡后至北宋建立前的分裂时期,以中原地区“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与周边“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的对峙为核心,共历53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但也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短暂的稳定与发展。以下按“五代”与“十国”分述各政权皇帝的关键信息:

一、五代(中原地区,907—960年)

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以洛阳或开封为都,统治中原核心区域,是五代十国的政治中心。

  1. 后梁(907—923年):朱温篡唐的短命王朝

后梁由朱温(原黄巢部将,降唐后封梁王)建立,是五代第一个王朝,因暴政与篡唐自立遭后世唾弃。

(1)梁太祖:朱温(开国皇帝,“乱臣贼子”)

  • 姓名:朱温(字匡胤,宋州砀山人)
  • 在位时间:907年—912年(被次子朱友珪弑杀)
  • 核心事迹:
    • 篡唐建梁: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建立后梁,改元“开平”,终结唐朝289年统治;
    • 与河东李氏争霸:与沙陀族李克用(后唐庄宗之父)、李存勖长期混战(“梁晋之争”),但因残暴嗜杀(“杀人如草芥”)、篡唐自立,遭天下唾弃;
    • 荒淫无度:晚年暴虐,因欲废太子朱友珪,反被其弑杀(“朱友珪弒父”)。

(2)梁末帝:朱友贞(守成之君,梁晋之争主导者)

  • 姓名:朱友贞(朱温第四子)
  • 在位时间:913年—923年(后梁灭亡)
  • 核心事迹:
    • 弑兄夺位:913年杀朱友珪后即位,定都开封;
    • 梁晋争霸:与后唐李存勖长期交战(魏州之战、杨刘之战),但因战略保守(“坚壁清野”)错失灭梁良机;
    • 重文轻武:推行“科举取士”,抑制武将,导致军备松弛;
    • 去世与亡国:923年后梁被后唐所灭,朱友贞自杀。
  1. 后唐(923—936年):沙陀族李氏的兴衰

后唐由沙陀族首领李存勖建立,是五代中疆域最广、国力最强的王朝,终结了梁晋之争。

(1)唐庄宗:李存勖(灭梁开国,“戏迷皇帝”)

  • 姓名:李存勖(沙陀族,李克用长子)
  • 在位时间:923年—926年(被部将弑杀)
  • 核心事迹:
    • 灭梁建唐: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灭后梁,基本统一中原;
    • 军事成就:击败契丹(925年灭前蜀)、平定南平(荆南),疆域达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 沉迷戏曲:因爱好戏曲(“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宠信伶人(如景进),导致“伶官乱政”;
    • 被弑身亡:926年,因欲废太子李继岌,被部将郭崇韬、李嗣源(其义兄)联合弑杀。

(2)唐明宗:李嗣源(少有的明君,政局稳定)

  • 姓名:李嗣源(沙陀族,李克用养子)
  • 在位时间:926年—933年
  • 核心事迹:
    • 平定叛乱:926年李存勖被杀后,李嗣源入洛阳称帝,镇压郭崇韬、李继岌等叛乱;
    • 休养生息:废除苛捐杂税(“免河北诸州租税一年”),整顿吏治(“诛贪腐,擢贤能”),史称“明宗之治”;
    • 民族政策:与契丹和亲(929年嫁女予契丹耶律德光),暂时稳定北方边疆;
    • 去世与传承:933年病逝,传位养子李从厚(闵帝)。

(3)唐末帝:李从珂(亡国之君,内乱亡国)

  • 姓名:李从珂(李嗣源养子)
  • 在位时间:934年—936年(被石敬瑭联合契丹击败,自焚而死)
  • 核心事迹:
    • 夺位称帝:934年杀闵帝李从厚,自立为帝;
    • 内忧外患:与河东李从珂(石敬瑭)长期对峙,因“暴敛民财”“滥用民力”引发民变;
    • 亡国结局:936年,石敬瑭联合契丹(辽太宗)攻破洛阳,李从珂自焚,后唐灭亡。
  1. 后晋(936—947年):“儿皇帝”与燕云十六州的割让

后晋由石敬瑭建立,因向契丹(辽)称臣纳贡、割让燕云十六州,被视为“屈辱王朝”。

(1)晋高祖:石敬瑭(“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

  • 姓名:石敬瑭(沙陀族,后唐河东节度使)
  • 在位时间:936年—942年
  • 核心事迹:
    • 篡唐建晋:936年,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于太原称帝,国号“晋”(史称“后晋”);
    • 割让燕云十六州:为灭后唐,向契丹称臣(称“儿皇帝”),割让幽云十六州(今北京、河北北部),埋下北方边防隐患;
    • 对契丹屈辱:每年向契丹进贡“金帛三十万”(《资治通鉴》),称契丹主为“父皇帝”;
    • 去世:942年病逝,传位侄子石重贵(出帝)。

(2)晋出帝:石重贵(与契丹决裂,亡国被俘)

  • 姓名:石重贵(石敬瑭之侄)
  • 在位时间:942年—947年(被契丹俘虏,后晋灭亡)
  • 核心事迹:
    • 与契丹决裂:即位后拒绝向契丹称臣,改称“孙”(仍被契丹视为“不敬”);
    • 北伐失败:944年、945年两次北伐契丹,均因后勤不足惨败;
    • 被俘亡国:947年,契丹攻破开封,石重贵被俘至契丹(后病逝于东北),后晋灭亡。
  1. 后汉(947—950年):沙陀族刘氏的短暂王朝

后汉由刘知远建立,是五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王朝,因内部矛盾迅速崩溃。

(1)汉高祖:刘知远(沙陀族,趁乱建国)

  • 姓名:刘知远(沙陀族,后晋河东节度使)
  • 在位时间:947年—948年
  • 核心事迹:
    • 趁乱称帝: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
    • 收复中原:趁契丹北撤,派兵收复洛阳、开封,基本控制中原;
    • 统治短暂:因猜忌多疑(杀功臣史弘肇、杨邠),948年病逝,传位隐帝刘承祐。

(2)汉隐帝:刘承祐(被权臣弑杀,后汉灭亡)

  • 姓名:刘承祐(刘知远之子)
  • 在位时间:948年—950年(被郭威所杀,后汉灭亡)
  • 核心事迹:
    • 诛杀权臣:948年即位后,与枢密使郭威、杨邠等权臣矛盾激化,密谋诛杀郭威;
    • 事泄被杀:950年,郭威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刘承祐在逃亡中被杀,后汉灭亡。
  1. 后周(951—960年):五代最后的王朝,为北宋奠基

后周由郭威建立,其养子柴荣(周世宗)推行改革,使后周成为五代中最强盛的王朝,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1)周太祖:郭威(灭汉建周,“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 姓名:郭威(邢州尧山人,后汉枢密使)
  • 在位时间:951年—954年
  • 核心事迹:
    • 灭汉建周:951年,郭威以“清君侧”为名攻入开封,灭后汉,称帝建立后周,改元“广顺”;
    • 改革内政:废除苛捐杂税(“免河南诸州租税”),整顿军事(“选精兵,练士卒”);
    • 去世与传承:954年病逝,传位养子柴荣(周世宗)。

(2)周世宗:柴荣(五代第一明君,统一先锋)

  • 姓名:柴荣(郭威内侄,庙号“世宗”)
  • 在位时间:954年—959年(病逝,后周灭亡)
  • 核心事迹:
    • 政治改革:
      • 整顿吏治(“诛贪腐,擢贤能”),抑制佛教(“毁佛”),没收寺院土地;
      • 推行“均田制”(按人口分田),减轻农民负担;
    • 军事成就:
      • 北伐契丹(959年攻占瀛洲、莫州),收复部分燕云十六州;
      • 南征南唐(956年攻占寿州),西败后蜀(955年攻占秦州),疆域达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
    • 文化建设:重视儒学(“亲试进士”),命人修订《大周刑统》(宋代《宋刑统》蓝本);
    • 去世与遗憾:959年因“患病”(一说被毒杀)病逝,年仅39岁,传位幼子柴宗训(周恭帝)。

(3)周恭帝:柴宗训(傀儡被废,北宋建立)

  • 姓名:柴宗训(柴荣之子)
  • 在位时间:959年—960年(被赵匡胤废杀)
  • 核心事迹:
    • 7岁即位,由符太后临朝,实权掌握在赵匡胤(殿前都点检)手中;
    •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柴宗训被迫“禅位”,后周灭亡,北宋建立;
    • 赵匡胤封柴宗训为“郑王”,礼遇优厚,后周皇室得以善终。

二、十国(周边割据政权,902—979年)

十国为中原以外的十个割据政权,包括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南平)、北汉。其中北汉依附契丹,其余均位于南方。以下列举主要政权的皇帝:

  1. 吴(902—937年):杨行密的“江淮霸权”

吴由杨行密建立,是南方最早的割据政权,以扬州为都,与北方后梁、后唐对抗。

(1)吴太祖:杨行密(“吴王”,保境安民)

  • 姓名:杨行密(庐州合肥人)
  • 在位时间:902年—905年
  • 核心事迹:
    • 建立吴国:902年,唐朝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吴国建立;
    • 对抗北方:多次击败后梁(朱温)南征,保卫江淮(“杨行密守江”);
    • 发展经济:兴修水利(“邗沟”“江南河”),促进农业与商业(“扬一益二”);
    • 去世:905年病逝,传位子杨渥。

(2)吴烈祖:杨渥(傀儡被废)

  • 姓名:杨渥(杨行密长子)
  • 在位时间:905年—908年(被权臣张颢、徐温弑杀)
  • 核心事迹:
    • 杨行密病逝后即位,年仅19岁,无实权;
    • 908年被权臣张颢、徐温弑杀,吴国进入“徐温专权”时期。

(3)吴高祖:杨隆演(傀儡称帝)

  • 姓名:杨隆演(杨行密次子)
  • 在位时间:908年—920年(忧郁而死)
  • 核心事迹:
    • 徐温拥立为帝,实权掌握在徐温手中;
    • 919年正式称帝,但无任何政治权力;
    • 920年因忧郁病逝,传位弟杨溥。

(4)吴睿帝:杨溥(被徐知诰篡位)

  • 姓名:杨溥(杨行密第四子)
  • 在位时间:920年—937年(被徐知诰废杀)
  • 核心事迹:
    • 徐温死后,权臣徐知诰(李昪)掌权;
    • 927年杨溥“禅位”于徐知诰(李昪),吴国灭亡,南唐建立。
  1. 南唐(937—975年):十国中最强的南方王朝

南唐由徐知诰(李昪)建立,取代吴国,以金陵(今南京)为都,疆域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是五代十国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政权。

(1)唐烈祖:李昪(徐知诰,“南唐开国皇帝”)

  • 姓名:李昪(原名徐知诰,徐州人)
  • 在位时间:937年—943年
  • 核心事迹:
    • 篡吴建唐:937年,李昪逼迫吴帝杨溥“禅位”,建立南唐,改元“升元”;
    • 发展经济:推行“均田制”,兴修水利(“圩田”),江南成为“天下粮仓”;
    • 文化兴盛:支持文人(如冯延巳、李璟),南唐词派兴起;
    • 去世:943年病逝,传位子李璟(元宗)。

(2)唐元宗:李璟(“中主”,南唐由盛转衰)

  • 姓名:李璟(李昪长子)
  • 在位时间:943年—961年
  • 核心事迹:
    • 对周战争:与后周(柴荣)交战(956年“寿州之战”),因战败割让淮南(今安徽);
    • 文学成就:工诗词(《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推动南唐词派发展;
    • 去世:961年病逝,传位子李煜(后主)。

(3)唐后主:李煜(“词帝”,亡国之君)

  • 姓名:李煜(原名从嘉,李璟第六子)
  • 在位时间:961年—975年(被宋太祖赵匡胤俘虏,南唐灭亡)
  • 核心事迹:
    • 文艺天才:工诗词、书画(“瘦金体”前驱),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 政治无能:沉迷享乐(“绣床斜凭娇无那”),宠信文臣(如韩熙载),忽视国防;
    • 亡国结局: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俘至汴京(今开封),978年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杀(“牵机药”)。
  1. 吴越(907—978年):“钱王治吴越”

吴越由钱镠建立,以杭州为都,统治今浙江、江苏南部及福建北部,因“保境安民”“兴修水利”著称。

(1)吴越太祖:钱镠(“钱王”,吴越开国皇帝)

  • 姓名:钱镠(杭州临安人)
  • 在位时间:907年—932年
  • 核心事迹:
    • 建立吴越:907年,唐朝封杭州刺史钱镠为“吴越王”,吴越国建立;
    • 保境安民:与吴、南唐、闽等政权修好,避免战争(“四战之地,民不聊生,我以保境为幸”);
    • 兴修水利:主持修建“捍海塘”(杭州湾海堤),治理太湖,促进农业;
    • 去世:932年病逝,传位子钱元瓘。

(2)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守成之君)

  • 姓名:钱元瓘(钱镠第五子)
  • 在位时间:932年—941年(被侍妾杀死)
  • 核心事迹:
    • 继承钱镠政策,维持吴越稳定;
    • 941年因欲废太子钱弘佐,被侍妾与侍卫杀死。

(3)吴越忠献王:钱弘佐(少年英主)

  • 姓名:钱弘佐(钱元瓘第六子)
  • 在位时间:941年—947年
  • 核心事迹:
    • 16岁即位,平定叛乱(“福州之乱”);
    • 与南唐、后晋修好,维持吴越繁荣;
    • 947年病逝,传位弟钱弘倧。

(4)吴越忠逊王:钱弘倧(被废为僧)

  • 姓名:钱弘倧(钱元瓘第七子)
  • 在位时间:947年—948年(被钱弘俶废为僧)
  • 核心事迹:
    • 即位后与将领胡进思矛盾激化,被胡进思废为僧;
    • 钱弘俶(其弟)继位后,钱弘倧被迎回,礼遇优厚,971年病逝。

(5)吴越忠懿王:钱弘俶(纳土归宋)

  • 姓名:钱弘俶(钱元瓘第九子)
  • 在位时间:948年—978年(主动纳土归宋)
  • 核心事迹:
    • 948年胡进思杀钱弘倧后,钱弘俶继位;
    • 960年北宋建立后,主动“纳土归宋”(978年献吴越十三州一军),避免战乱;
    • 赵匡胤封其为“淮海国王”,死后追封“秦国王”,谥号“忠懿”。
  1. 其他十国政权皇帝(简要)
  • 楚(927—951年):马殷建立,以潭州(今长沙)为都,统治湖南。皇帝有马殷(武穆王)、马希声(衡阳王)、马希范(文昭王)、马希萼(恭孝王)、马希崇(废王)。
  • 闽(909—945年):王审知建立,以福州为都,统治福建。皇帝有王审知(闽王)、王延翰(嗣王)、王延钧(惠宗)、王昶(景宗)、王曦(景宗)、王延政(末帝)。
  • 南汉(917—971年):刘䶮建立,以广州为都,统治岭南。皇帝有刘䶮(高祖)、刘玢(殇帝)、刘晟(中宗)、刘鋹(后主,亡国之君,被宋太祖俘虏)。
  • 前蜀(907—925年):王建建立,以成都为都,统治四川。皇帝有王建(高祖)、王衍(后主,亡国之君,被后唐所杀)。
  • 后蜀(934—965年):孟知祥建立,以成都为都,统治四川。皇帝有孟知祥(高祖)、孟昶(后主,亡国之君,被宋太祖俘虏)。
  • 荆南(南平,924—963年):高季兴建立,以江陵(今湖北荆州)为都,统治湖北西部。皇帝有高季兴(武信王)、高从诲(文献王)、高保融(贞懿王)、高保勗(侍中)、高继冲(末帝,纳土归宋)。
  • 北汉(951—979年):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政权,依附契丹,以太原为都。皇帝有刘旻(世祖)、刘钧(睿宗)、刘继恩(少主)、刘继元(末帝,被宋太宗灭)。

三、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关键时期:

  • 统一基础: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整顿军事、发展经济)为北宋统一创造了条件;
  • 民族融合:沙陀、契丹等北方民族与汉族交融,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发展;
  • 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政权(如南唐、吴越)重视农业与商业,加速了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 文化多元:南唐词派、吴越水利、南汉佛教等,共同构成“五代十国文化”的多元面貌。

五代十国的皇帝们,无论是“乱臣贼子”(朱温)、“戏迷皇帝”(李存勖),还是“五代第一明君”(柴荣)、“词帝”(李煜),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权力、文化与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代十国时期的皇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yuz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