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一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3-16 06:52 被阅读55次
红叶谷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时空对话]

老子一直在探究道的规律,前面说过,既然不能直接看到道的神秘面容,那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来获知道的规律。

我们说过,道的一大特性就是有无相生,我们怎样理解有无相生呢?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

1、车毂与车毂中空的地方,一对虚实(有无)

2、陶器与陶器中空的地方,一对虚实(有无)

3、房屋与房屋中空的地方,一对虚实(有无)

正是上面三对虚实相依(有无相生)的特性,才产生出上面三样实物的不同的用途。

我们可以再看几个例子

1、真个宇宙也是虚实相依的,如果没有宇宙空间,日月星辰将置于何地?

2、我们生活的天地间如果是实心的,我们将何以生存?

3、我们自身的所有脏器全部是中空的,例如,如果肺是实心的,那么我们片刻也无法生存。

4、再看微观世界,原子核和电子之间有空间,就是原子核本身也是有空间的。

所有这些现象都是虚实(有无)共生共存的,缺一不可的。

尽管这里说的虚实可以理解为有无,但是这个有无和我所说形而上的有无相生不一样,不过,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形而上的有无相生规律的折射,道的有无特性在现象界的具体的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在我们实际的生活和实践中,一定要全面地分析问题,不要只看到可以直观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等等有形的、可感知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一定有看不到的无形的东西和他们相依相存,它们虚实有无共同作用才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所以,一定要探究“虚无”的存在,也就是,不仅要看到有,同时也要看到无。

只有这样做,才能够真正地发现规律和利用规律。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一章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er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