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5年,秦国大将麃公率大军进攻魏国的卷地,斩首魏军三万人,获取数座城池,赵孝成王得到这个消息后,不仅不帮助魏国抗击秦国,反而趁火打劫。
赵孝成王赵丹任命赵国大将廉颇代理相国之职,率领赵军功打魏国,并且攻取了繁阳。
对廉颇来说,到这里就可以加官进爵了,不巧的是赵孝成王赵丹突然去世,他的小儿子赵偃继位,是为悼襄王。
赵悼襄王赵偃这个人没做赵王以前,平时为人比较浮夸,廉颇很看不上这种作风,还当众批评过赵偃,赵偃对廉颇也是挺记恨的。
赵偃刚执政,就令武襄君乐乘取代了廉颇,廉颇也属于性格暴躁之人,被撤职后,廉颇大怒,还率领亲信攻击乐乘,好在乐乘及时跑了。
廉颇害怕赵偃追杀自己,于是躲到魏国的都城大梁暂时隐藏起来,他准备在魏国做一翻事业。
可他在魏国待了好久,由于先前率领赵军攻击魏国,魏国士人对他意见很大,所以得不到信任和重用,人生到了低谷,廉颇又开始想念在赵国为将的时刻。
人生的机遇有时候就在一瞬间,廉颇的人生还真有转机。几个月后,机遇来了,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没有应对之策,这才想起了廉颇之才。于是赵王赵偃准备重新起用廉颇,此时的廉颇也渴望着再为赵国效力。
赵王派使者前往大梁,让他看看廉颇是否还能被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害怕廉颇回来后,与自己争权夺利,所以用重金贿赂那位使者,让使者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好让赵王断了对廉颇的幻想。
郭开这个阴毒的想法,远在大梁的廉颇是怎么也不会想到的,廉颇会见赵王使者时,有意一顿饭吃下一斗米、五斤肉,然后披上铠甲,骑上战马,显示自己还可以率军去攻城陷阵。
使者回到赵国后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好。只是陪我坐着的时候,不一会就去厕所拉了三次屎。
赵王为此感到十分遗憾,他以为廉颇真的已经老了,就不再召他回国。
楚国的间谍的到这个秘密,报告给了楚王,楚王获立即派人到魏国去迎接廉颇,廉颇担任楚国的将领后并没有什么战功。他的心里仍然怀念在赵国为将的日子。于是他感慨地说:我真的很想指挥赵国的士兵!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参考《资治通鉴秦纪1》
评论
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人,其军事才能自不必说,能和秦国大将白起抗衡多年,并没有输给白起,这是很了不起的。
名将了不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说说廉颇一生所忽略的地方,正是这个被他忽略的对手,导致他流落他国!
廉颇是大将,他在前线打仗,第一对手自然对面的敌人。他不敢丝毫懈怠,所以做的挺好,人人敬佩。他自己也感觉挺满意的,而他忽略的正是让他满意的。
廉颇在前线立战功,受到封赏,赵国朝堂之上,眼红的人自然不少,他们会想,你立了功,受到封赏,我等半毛钱好处没有,凭什么一直让你立功,我等白白辛苦。
这群人看不得廉颇立功,这群人以郭开为首,最见不得别人好,他们是一群真正的小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顾赵国的利益,他们宁愿让赵国战败,也不想让廉颇分自己的好处。
这就是廉颇没有用心的地方,被他忽略的一群人,恰恰是阻碍他建功立业的人,如果廉颇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对小人做出合理的应对,像对付前线敌人一样及时做出反应,那么他或许会避免流落他乡的结局!
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