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谈到新的QMS工作模型采用了敏捷工具,基于此,对敏捷管理产生了兴趣。
初识敏捷,以为是IT码农的专属工具,稍微了解了一些,发现敏捷是一种思想,管理职责分配,管理目标设定,管理手段区别于传统项目管理,其模式更为精简,管理更趋于扁平化,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某些变革壁垒,对于瞬息变化的当今社会,理想点看,敏捷大势所趋。
敏捷离不开的话题就是Scrum,一种新的团队管理方式,不再像项目管理一般致力于工作包和关键里程碑,Scrum细化成最小工作单元,使其能够在固定周期内完成交付。从执行来看,这种模式,能让团队聚力打怪,同时又能保证迭代持续的进阶。
Scrum里有三类角色:专家团队,Scrum Master,交付代表。基本上就是球员,教练,和裁判了。我们来看看传统项目管理里的角色,基本呈现一个等级式管理结构, 项目经理,项目助理,平行分支项目经理,分支项目经理手下的团队,汇报流较为冗余,而分支项目经理的工作存在重叠,下游团队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我喜欢Scrum的一个点。
Scrum里有三大工具包: 产品增量,产品Backlog, Sprint Backlog. 产品增量就即最终交付的输出,产品Backlog类似于项目工作包,Sprint Backlog即最小工作单元了。每一个Sprint backlog都需要在承诺的迭代周期内完成。Sprint是我喜欢的词,直译过来叫冲刺,贴合了敏捷的思想,聚力打力,团队协作。比较项目管理的模式,综合工作包,关键里程碑,LOP,周期会,监控方式较为散,极容易在该交付的节点出现延迟,说到这里必须要说Scrum里的四大重要会议。
Scrum里有四大会议:迭代计划会,每日站立会,迭代评审,迭代回顾。这里,作为一个QMS的小菜,我要为PDCA日常打call,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款式了。迭代计划:迭代计划要开展,已经开展的Sprint;每日站立回顾,由三大角色来回顾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受到了什么阻碍,寻求什么支持,这样的每日站立回顾,让所有人的工作都公开透明,避免了工作内容的重合,更加追求effective and efficiency;迭代评审,基于definition of done,痛点啊痛点,目前QMS项目里最难受的是,既定的大家都同意的Done,它过于模糊,以至于,所有的活干起来都像是没有终点,也没有重点,而这个评审,前提就是大家知晓并执行DoD!迭代回顾:自然不用说,Lesson Learn,沙盘到沙雕,再复盘,CIP必经之路。😄
所以我们来看,四大会议,保证的是,制定最小单元,承诺交付周期,即时打破壁垒,乘胜追击,持续改进。
最后,说一说Scrum模式的核心价值:勇气,开放,聚焦,承诺,尊重。
这是我的敏捷初体验,如有误解,下次复盘。
让我们一起聚力打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