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吉盯着科恩一行人紧绷的脸,彻底认清了这些西方人的嘴脸:他们哪里是什么“救世主”,分明是一伙披着文明外衣的海盗!揣着技术和资金四处游荡,找到有价值的土地就扑上来掠夺,榨干这里的市场红利、用尽廉价资源后,没快钱了,就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任其自生自灭。工业园在他们眼里,从来不是“共同经营的事业”,只是可以随意玩弄的工具,玩腻了就随手丢弃,哪管散伙后,那些靠工厂发工资、靠配件生意糊口的老百姓要怎么活下去?
多吉想通了,不能相信这些外国人,他们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没有任何瓜葛。他们的眼里只有铜臭,没有普通人的死活,指望他们来守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根本是痴心妄想!而自己不是,是这块土地上的儿子,土地是自己的根,走不了。为了活下去,他要与父老乡亲同甘共苦,守护这片生养的土地。只有把工业园的命运、大家的饭碗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才不会被别人随意摆弄,才不会让辛苦建起来的家,被一群外来的掠夺者说毁就毁。
没有了塔克掌舵,一切担子都压在多吉自己肩上,起初,他豪情万丈,决定大干一番,在自己地头上,一定能比外人做得更好。后来他发现,外国人的撤资、撤人、撤技术留下的真空,绝不是一腔热血、豪言壮语能补救的,天依旧要塌下来。面对庞大的瘫痪工业园,塔克经常在半夜惊醒,梦里工业园是张着血盆大口的恶魔,追得他无处可逃,醒了就在工业园里游荡,手足无措。
“多吉娃,又熬了一晚上?”晨光熹微时,多吉听见身后有脚步声,扎西老人手里拎着保温桶走来,“村里娃娃们都说,工业园要垮了,我不信,我信你,你别慌。”
他把塔克留下的合作合同、技术手册摊了一桌子,每天泡车间,看图纸,听销售部报市场行情,整整两个月在工业园连轴转,足不出户,整个人瘦到脱壳,才勉强把园区的一切摸清楚,上手掌控。陆续开始与外面的客户、政府部门对接,慢慢能够侃侃而谈起来。有次格泽跟他开玩笑:“多吉哥,你现在坐办公室的样子,倒有几分老大的样子了。”他笑着没说话,心里清楚,是这位置背后的期盼,把他磨成了能扛事的“家长”。
决定买断瑞士公司技术时,整个管理层都反对。“多吉总,这是要把公司一半的流动资金都投进去!”财务总监急得直跺脚,“万一转不开,咱们就完了!”
多吉没退,他知道技术是大脑,没有技术支撑,工业园里所有设备就是个废铜烂铁。看着西方人留下的烂摊子,他别无选择。
多吉专门成立了研究所,招入了大量国内顶尖人才,不惜一切代价吃透西方技术,力保5年内在行业里不掉队,力保工业园维持正常生产,产品在国内领先。
稳住生产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抓恶性竞争。以前园区周边的小作坊总仿冒他们,以次充好,搅乱市场,他现在直接联合政府出台了行业标准,组织协会成员定期抽检,查到违规的就付诸法律,严惩不贷。
工业园10周年庆,是多吉一手操办的,从场地布置到嘉宾邀约,每一个细节他都亲力亲为,办得轰轰烈烈。
庆典当天,气球串从园区入口一直铺到主会场,孩子们都举着小旗子,在人群里蹦蹦跳跳。工业园的广场上搭起了红色的迎宾拱门,挂满了写着“十年砥砺,共创辉煌”的横幅,省内的发改委官员、机械行业的领军人物、国内顶尖科技公司的高管们陆续到场,连曾经拒绝与多吉合作的几家外地企业,也特意派人来观礼。多吉穿着一身笔挺的深蓝色西装,胸前别着工业园的徽章,站在门口迎接嘉宾。
开幕式上,多吉握着话筒,声音铿锵有力:“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十年后,我们建起了能生产高端精密配件的工业园,这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位行业同仁的帮助,每一位劳动者的努力,靠着‘啃技术’‘防内卷’,一步步拼出来!”台下掌声雷动,多吉继续深情演讲:“回想来时走过的路,我们一步步都是艰难险阻,有人说我们没了外资撑不住,说这片土地留不住像样的产业。但今天大家看到了,没有外资的技术,我们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出了比进口更优越的产品;没有外资的资金,我们靠政府扶持,银行贷款,村民凑钱、一步步把生产线扩起来;没有外资的管理,我们靠行业协会定规矩,把恶性竞争的歪风彻底刹住。”
这场庆典成了行业内的大事件,多吉也因为带领工业园实现“从依赖外资到自主自强” 的蜕变,被媒体称为“扎根乡土的行业巨子”,名字传遍了国内外。有一位专门写企业家传记的名作家,特地花了半年时间采访多吉,从他早年摆地摊修农机写起,到后来接手工业园、买断瑞士公司技术、严控恶性竞争的种种经历,全都写进了《行业巨子——多吉》这本书里。
书出版后,短短三个月就加印了五次,成了当年的畅销书。好几所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把这本书列为选修课教材,还专门组织学生来工业园参观学习,让大家看看“中国乡土企业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时间,多吉的工业园成了行业里的标杆,每天都有各地的企业组团来取经。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