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今天看书两小时。
钟芳玲笔下,藏书人必备案头书,爱德华纽顿《聚书的乐趣》在“开场随笔”中写道:
“一个昏暗的白天,我在查林十字路花一先令买了一本理查德李加林的《英格兰游记》。看来,同我一样,李加林也不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他极少到达他开始计划去的地方,不是迷了路,就是改变了主意。当他住进了一家舒适的小旅馆,就会宣布已到了目的地。在旅馆里他马马虎虎地吃上一餐,点燃里烟斗,继续读书。”
除了读书这件事我跟两位先贤一样,其余倒并不相同,我不迷路,也不改变计划,有时候也讲究吃,并且不抽烟。
但读书才是重点啊。
今天的计划只规定了两头,上午去“丁丁历险记的世界”,晚上约了人吃饭。
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丁丁历险记”专卖店,老板是比利时丁丁公司总部成员,因为负责中国市场的业务,就顺便开了这家店,算不上有授权,因为人家根本不授权。店铺不大,招牌到门面都很低调,内饰蓝白相间,陈列商品的柜门可以推拉,增加的这一点点悬念,足具丁丁特色。
这里可以说是店,也可以说是博物馆,因为全部都是丁丁形象的周边。电视里自然循环放映卡通片,产品则有T恤、手袋、公仔、手办、钥匙串、徽章、海报、贴纸、身高尺、记事本、彩色铅笔、手表、闹钟,店内产品都是全球统一的,连记事本都是比利时印刷,T恤则产自葡萄牙。但是书籍一类目前只有样品。老板学法律出身,对埃尔热的作品熟悉到如果工厂画错一根线条,也能一眼看出来。
印象中,从书出发再拍电影再做衍生品的,只有“丁丁”一例。米老鼠是先有电影动画形象,然后再出书的。比利时人很反感迪士尼的商业操作,他们对“丁丁”目前的成绩已经很满足了。
从丁丁出来,附近搜索一圈,发现沪港三联书店就在附近。几乎每次到上海都要来这家书店,依然保持了单纯品质,我是说他们不卖咖啡,店内能够坐的只有一张沙发。买了一本台湾出的书:《全日本最小书店》。
三联书店对面小马路进去,是孙中山故居,心想逛逛也是满好的。故居对面,有一家“古董花园”卖古董,同时在古董桌椅上喝咖啡。我决定留出坐地铁去餐馆的时间,边喝咖啡边看书。
邂逅永远是最迷人的,晴川历历,偶然成为艳遇。此前,我对这家店一无所知,推门进去才发现,是可以一见钟情陷入热恋的那种。
老旧的木门。老物件堆积得几乎转不开身。光线很暗,像爱丽丝掉进兔子洞。收银台边还真摆着一页泛黄的立体书,场景是疯帽子的下午茶。桌上一尊真猫大小的树脂雕,纤毫毕现让人想抚摸,架子顶上趴着的那只反而是真猫,翻了个身继续睡觉。坐下来点一客茶,恍若漫游仙境。
过好久适应了光线,发现光源其实很多。临街有两扇大窗户,室内每盏灯都是亮的,只是每盏都是旧时物件。地板也是几十年前的木地板,上过绿漆,又斑驳了。看书的时候忽觉眼前一暗,原来有一辆公交车刚好停在窗前。窗前坐在老式书桌前读书的女子也是忽地一惊。
“古董”是真的, 据说以前这里就是收购旧家具的,现在用的桌椅,都是那时候收的,连厕所门都是装了彩色玻璃的老物。“花园”也是真的,以前是露天的仓库,现在还是,存放着人们那些怀旧的心情。
在风骚慵懒的音乐中读书一个半小时。
晚餐后散步回家,酒店隔壁便是陆家嘴图书馆,岂能不去?
纯白的外墙有超然之感。夜晚的“融书房”灯火通明,比一间面包店更吸引我的脚步。
由于地处陆家嘴金融城,浦东新区陆家嘴图书馆以金融文化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为特色,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公益服务性,由原浦东第一图书馆和浦东第二图书馆于2006年12月28日合并建立,十多年了,藏书约50万册。
办借书证像买地铁卡一样方便。可惜我明天就要走了。闻着熟悉的樟脑片与印刷品混合的味道,我坐下来读了半小时书。人还很有几个,认真的样子似乎在准备考研。图书馆晚上十点关门。时间一到,管理员晃着钥匙催促,感觉像监考老师要收卷子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