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作品大都有很强的讽刺意味,《肥皂》也一样。它讲的是一个叫四铭的中年男人,因为偶遇街头孝女而生出了欲望之火,后被妻子揭穿其内心龌蹉而感到尴尬不安的故事。四铭满嘴的仁义道德,实则好色虚伪,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鲁迅先生借此来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伪君子面目。
小说以肥皂为主线,在文中是一个隐喻,既象征着男女之间的暧昧,同时它是属于洋货,在当时的中国是稀有物品。我觉得这部小说取名为肥皂,除了用来暗指四铭的意淫和虚伪之外,也有希望大家摒除封建思想,接受新文化的意思在里面。
这部作品越品越觉得精彩,无论是结构、语言、心理活动,还是日常的细节,都令人震撼。说实话,它完美到我不知道该如何分析。我还是试一下从最简单的人物形象去入手吧。
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包括四铭、四铭太太、儿子学程、一老一嫩两个讨饭的女人、何道统、卜薇园以及四铭的两个女儿秀儿、招儿。重点分析四铭和四铭太太吧。
先说说四铭这个人,他的出场是由四铭太太引出来的。四铭太太在家专心地糊着纸锭,她明明听到鞋底响声,也知道那人是四铭,但她却不去看他,可以看出这夫妻俩的感情其实很一般,也挺符合中年夫妻的现状。
四铭太太正在斜日光中背着北窗和她八岁的女儿秀儿糊纸锭,忽听得又重又缓的布鞋底声响,知道四铭进来了,并不去看他,只是糊纸锭。但那布鞋底声却愈响愈逼近,觉得终于停在她的身边了,于是不免转过眼去看,只见四铭就在她面前耸肩曲背的狠命掏着布马褂底下的袍子的大襟后面的口袋。
从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可以看到,四铭的动作有些夸张,“耸肩曲背”“狠命掏着”这些词越是夸张,越代表着他对口袋里的东西的看重。
他好容易曲曲折折的汇出手来,手里就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包,葵绿色的,一径递给四太太。
曲曲折折这一个词用得真是妙,那块肥皂是四铭“精挑细选”的。他先是一口气看了六七样,好的嫌贵,太便宜的又觉得太坏,最后挑了块不太贵也不是最便宜的。可见他买这块肥皂是有点肉疼的,所以曲曲折折这一词将他的小气、不够大方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铭买肥皂,本意并不是为了送给妻子,而是因为那个年轻的女乞丐。他在街上看到了两个讨饭的女人,一个十八九岁,另一个已经六七十岁了,是年轻那位的祖母。四铭听人说,那个年轻的女人是个孝女,讨来的饭都给祖母吃了,自己宁愿饿着。
两个女乞丐的旁边有两个光棍在说着一些下流的话,“阿发,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
四铭一边批评着那两个光棍“说的什么话”,自己却被那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而上了头,然后果真跑去买了肥皂。虽然他实际上并没有对那个孝女做出什么来,但心里产生了欲望却是真的。
这一点跟他批评儿子学程白花了那么多学费去上学,却弄不懂“恶毒妇”的意思一样,其实他自己不也是不懂吗?还有,他嘴上说着女学生剪短发不雅观,那些所谓的学堂应该关掉,但另一方面,他又将自己的儿子送进去这样的学堂里学习。他批评周围的人没给钱帮助孝女,但他却意识不到自己也没给。如此种种,都说明了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接着看一下四铭太太这个人物形象。最先出场的人是她,但她没有名字,大概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女人没有地位,都是丈夫的附属品。就像那个时候的女人结了婚以后,称呼都是跟着丈夫的姓氏或者名字,例如谁谁家的。
四铭太太虽然没有名字,但她在文中的形象倒是挺令人喜欢的。她敢反驳丈夫,敢揭露他的小心思。一开始,她以为四铭的肥皂是买给她的,心里是欢喜的。在丈夫的注视下,脸上不禁发热了,连女儿想伸手过来抢肥皂,她也赶紧推开她们,小心地包好,把它放在洗脸台上最高的一层格子里。可见,她此时将肥皂当成了丈夫的爱一样珍贵。
然而,她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四铭训斥儿子的话,她听进耳朵里去了,也很快从中悟出了丈夫买这块肥皂的用意。四铭义愤填膺地控诉了半天,说那些人如何冷漠,不给点钱给孝女,四铭太太什么也没说,只问了一句,“你给了钱么?”
她一句话就轻轻松松地揭穿了四铭的虚伪,他顿时吞吞吐吐地解释,说一两个钱不好意思给,但四铭太太没听他废话完,就进厨房去做晚饭了。吃饭的时候,四铭因为学程将自己看中的唯一一根菜心吃了而责备他,要他学学孝女。四铭太太终于忍不住发威了。
“他那里懂得你心里的事呢。”她可是更气忿了。“他如果能懂事,早就点了灯笼火把,寻了那孝女来了。好在你已经给她买好了一块肥皂在这里,只要再去买一块……”
“不见得。只要再去买一块,给她咯支咯支的遍身洗一洗,供起来,天下也就太平了。”
“怎么不相干?你是特诚买给孝女的,你咯支咯支的去洗去。我不配,我不要,我也不要沾孝女的光。”
“我们女人怎么样?我们女人,比你们男人好得多。你们男人不是骂十八九岁的女学生,就是称赞十八九岁的女讨饭:都不是什么好心思。‘咯支咯支’简直是不要脸!”
四铭太太这些反驳的话简直大快人心,她毫不忌讳地将四铭心底的龌蹉与虚伪揭开来。然而,她嘴上说着不用那块肥皂,但第二天还是用了。
我觉得这里应该有两层意思,第一,可能是不想浪费,毕竟是丈夫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而且洋货肯定比皂荚好用多了。第二,用肥皂等同于接受了新文化新事物,旧日的封建风气终究会被洗去。
从此之后,四太太的身上便总带着些似橄榄非橄榄的说不清的香味;几乎小半年,这才忽而换了样,凡有闻到的都说那可似乎是檀香。
小说的最后,四太太几乎小半年才用完那块肥皂,后来换了檀香味的,说明上了档次,也说明了四铭的生活越过越好了。这里会不会是鲁迅先生对未来寄予的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