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所有众生所需皆满,都得觉悟,体验真理,证无上菩提。菩萨这样做是为什么做,为什么能这样做?
首先他讲,菩萨如是利益众生,而无我想,众生想,有想,命想,种种想等等。他这样做,这样布施,这样利益众生,在行这一法的时候——布施,无我想,无众生想,我是能作者,众生是所受者,能作能受,能所两部分。
有想命想,他讲身肉,不作命想,不作有想。无我想,就是无我。无我想,无众生想,要留意这个无,无我当然是一个词,但是“无”下面每一个都用,即无我想、无众生想、无有想、无命想、无种种想,是指这个意思。
我们在饶益众生的时候,把我跟众生对立起来了,就没办法做下去。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空性,因为空性,所以无我无众生,无我界无众生界。
行者来到这里,早就证空性了,又破我执,又破法执,又一份保衽加以扩大,成为法身大士,到欢喜行,他已经是第十一分了,他当然是无我想,无众生想,这一点容易做到。
我们做不到,因为没有证空性。要是做不到,肯定没有,不要自己想一想,晚上睡觉说我证空性,做梦证空性不算,要真的证空性才算。
没有的话,这一点要做是有困难,那有困难我们就反过来,我不做菩萨想,我只作我是众生想,众生要求法,从求法的立场好好要求自己,做个好学生。今天还没证空性,这些要进行都有困难,我们要做个好学生。
菩萨到这个时候他当然做的到,让各位知道这个经文,不是去类比自己如何,而是要去赞叹。
看看菩萨的净土是怎么成就的,他就是无我想、无众生想、无有想、无命相、无种种想、无人想、无作者想、无受者想,他心意是非常清静的,所以才能够成就他那殊胜不可思议的净土,他跟我们这世间是用欲望,用妄想去创造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诸佛菩萨皆经无量无边的微尘数劫,勤苦修行而得成就。
这世间是人家一个妄想一个冲动创造出来的,他创造的过程当中也搞错很多,不是没有。
看我们创造人就好,他弄第一个是谁啊?第一个不是亚当,第一个是因为火力太大了,烤焦了,烧黑了,成黑人,把他就丢到非洲去了;第二个没有烧熟,是白的,白的也不能吃,又把他丢一边;第三次才烧熟,刚好温度还恰当,剩下来的叫亚当,他留住了。
上.帝在搞这些也没那么容易,搞到现在好人坏人一大堆,他要是第一时间弄成的话,不会了。他真万能吗?万能世界怎么不会这么美好呢?看看这个地方初行位就这么殊胜了,以这样的情况来赞叹诸佛菩萨的成就,称赞如来;越能称赞,你的进步就越快。
利益众生时,如是利益众生,就菩萨布施利益众生,而无我想,无众生想、无有想、无命想,这一个一个列下来当作座右铭,去把他弄清楚!(海云导师讲十行,圆明提纲撮要Ⅲ1-36)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