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之巅

作者: 锅巴GG | 来源:发表于2016-03-02 00:39 被阅读1488次

Author黄哲铿
读者锅巴GG

虽然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吓人,但是等我读完,我非常能认同作者的感受。当你把所学、所思、所用和所得都做了一次沉淀,一次总结,的确,你到达了一个巅峰,但是我想,作者在表达的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又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吧。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也在简书和github天天沉淀,争取早日完成巅峰之旅。 ——锅巴GG

本书涉猎较光,然而更有价值的是,结合自己经历的实践或者分析业内的一些实际案例来写,非常好的立了一面面镜子,同时还设置了很多对比的身影,读来有很好的参与感。这是我认为本书非常成功的一个方面。 ——锅巴GG

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 互联网+风口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面临的六大问题

    1. 战略缺失
    2. 管理跨界
    3. 模式僵化
    4. 人才缺乏
    5. 体验不佳
    6. 流量不足
  • 移动互联网时代

    1. 带着体温的终端
    2. 碎片化
    3. 地理位置信息
    4. 真实关系特征
    5. 屏幕尺寸
  • 正确认识O2O

  • 大数据和云服务普及

    连接、身份、位置、感应

技术团队定位

  • 技术团队的定位问题
    1. 技术引领,业务驱动,还是互相支撑?
    2. 短期定位和中长期定位

作为技术领袖,必须是懂得业务的技术专家。深入理解业务和市场,在业务发展的趋势上前瞻性地在技术上提前布局。
根据技术与业务协作的角度,技术团队的定位分为3类:

  1. 技术引领型
  2. 业务驱动型
  3. 互相支撑型
  • 短期定位与中长期定位:
    1. 初期:开发原型、技术储备
    2. 发展期:产品升级,定制技术服务体系
    3. 成熟期:产品创新、效率提升

技术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制度、流程、工具、理念,使得业务中各环节高效协同在一起,使得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它的结果是生态链的创新,是打造出体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与业务融合篇

  • 技术管理的目标:使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

    • 低成本试错中前进
      1. 建立数据反馈机制
      2. 低成本快速试错
    • 系统提前布局,建立技术壁垒
      1. 服从企业大战略,技术也业务深度协同,结合行业发展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顶层业务设计、技术顶层设计,在拆解成为若干重点项目,进行项目实施
      2. 对架构设计的要求:柔性,灵活性
  • 技术于业务融合之道

    1. 培养懂业务的技术专家
    2. 技术人员要听得到前线“炮声”
  • 技术与业务融合之魂:CTO

    1. 国内CTO偏重研发管理
    2. CTO工作成效评估表

技术团队组织架构

这篇内容只是一些非常常规的内容,不再赘述,无论是PMP还是传统的软件工程学科的书籍均包括。

  • 引起共鸣的点:
    1. 行为面试法的运用(BBI)
    2. 培育技术人才
    • 培训制度
    • 职业发展体系
    • 轮岗制度
    • 集训制度

产品研发流程

  • 产品敏捷、项目敏捷、分布式敏捷

这部分内容比较常见,不再赘述

  • 看板(Kanban)适合哪些技术团队

分析的不错,在和Scrum的对比上清晰表达了观点

  • 开发需求堆积如山,怎么破
    1. 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需求管理机制
    • 必要性

    a . 避免技术团队陷入疲于应付需求的漩涡,做了一堆对业务无帮助的需求
    b. 缺乏对业务本身的思考,很难发挥技术应有的价值
    c. 价值的量化1帮助确定优先级,2跟踪实际是否达成

    1. 价值有预估,达成有回顾

    验证并加减“信用分”

  1. 建立需求管理的闭环
    →a.提交需求价值预估
    →b.排期开发价值pk
    →c.上线运营价值验证
    →d.需求调整价值调整
    →a.进入循环
  2. 自动化测试
  3. 私有云,走进运维云时代

看上去很美

制度规范

  • 技术团队的绩效考核怎么做

    1. KPI
    2. OKR
  • 建立职业发展框架
    目标让“菜鸟”成为“尖兵”

我的体会是,让专业的HRBP成为助手,识别乐于分享的人坚持布道,借用更多的外界资源来交流

  • 轮岗培养多面手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激励员工,创造职业宽度;优胜劣汰,增强员工的危机感
轮岗制度的合理流程(挺不错的)

文化塑造

略过了——重要但是见仁见智

大数据和技术管理创新

本章节的内容很有吸引力,通过一个真实案例的叙述,阐述了如何系统的建立蕴含了项目整个周期,包括需求管理、开发过程、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开发资源管理以及开发效率等全面的数据视角。

大数据驱动的开发工作平台设计的非常好,值得拜读

移动时代的技术管理

比较浅,略过

系统架构设计

本书以电商系统举例

技术与哲学

“蜂群思维”引入两个观点,系统的民主自治和分布式系统成长


作者结束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与君共勉——锅巴GG

Author黄哲铿
读者锅巴GG

虽然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吓人,但是等我读完,我非常能认同作者的感受。当你把所学、所思、所用和所得都做了一次沉淀,一次总结,的确,你到达了一个巅峰,但是我想,作者在表达的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又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吧。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也在简书和github天天沉淀,争取早日完成巅峰之旅。 ——锅巴GG

本书涉猎较光,然而更有价值的是,结合自己经历的实践或者分析业内的一些实际案例来写,非常好的立了一面面镜子,同时还设置了很多对比的身影,读来有很好的参与感。这是我认为本书非常成功的一个方面。 ——锅巴GG

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 互联网+风口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

  • 传统企业互联网化面临的六大问题

    1. 战略缺失
    2. 管理跨界
    3. 模式僵化
    4. 人才缺乏
    5. 体验不佳
    6. 流量不足
  • 移动互联网时代

    1. 带着体温的终端
    2. 碎片化
    3. 地理位置信息
    4. 真实关系特征
    5. 屏幕尺寸
  • 正确认识O2O

  • 大数据和云服务普及

    连接、身份、位置、感应

技术团队定位

  • 技术团队的定位问题
    1. 技术引领,业务驱动,还是互相支撑?
    2. 短期定位和中长期定位

作为技术领袖,必须是懂得业务的技术专家。深入理解业务和市场,在业务发展的趋势上前瞻性地在技术上提前布局。
根据技术与业务协作的角度,技术团队的定位分为3类:

  1. 技术引领型
  2. 业务驱动型
  3. 互相支撑型
  • 短期定位与中长期定位:
    1. 初期:开发原型、技术储备
    2. 发展期:产品升级,定制技术服务体系
    3. 成熟期:产品创新、效率提升

技术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制度、流程、工具、理念,使得业务中各环节高效协同在一起,使得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它的结果是生态链的创新,是打造出体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技术与业务融合篇

  • 技术管理的目标:使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

    • 低成本试错中前进
      1. 建立数据反馈机制
      2. 低成本快速试错
    • 系统提前布局,建立技术壁垒
      1. 服从企业大战略,技术也业务深度协同,结合行业发展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顶层业务设计、技术顶层设计,在拆解成为若干重点项目,进行项目实施
      2. 对架构设计的要求:柔性,灵活性
  • 技术于业务融合之道

    1. 培养懂业务的技术专家
    2. 技术人员要听得到前线“炮声”
  • 技术与业务融合之魂:CTO

    1. 国内CTO偏重研发管理
    2. CTO工作成效评估表

技术团队组织架构

这篇内容只是一些非常常规的内容,不再赘述,无论是PMP还是传统的软件工程学科的书籍均包括。

  • 引起共鸣的点:
    1. 行为面试法的运用(BBI)
    2. 培育技术人才
    • 培训制度
    • 职业发展体系
    • 轮岗制度
    • 集训制度

产品研发流程

  • 产品敏捷、项目敏捷、分布式敏捷

这部分内容比较常见,不再赘述

  • 看板(Kanban)适合哪些技术团队

分析的不错,在和Scrum的对比上清晰表达了观点

  • 开发需求堆积如山,怎么破
    1. 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需求管理机制
    • 必要性

    a . 避免技术团队陷入疲于应付需求的漩涡,做了一堆对业务无帮助的需求
    b. 缺乏对业务本身的思考,很难发挥技术应有的价值
    c. 价值的量化1帮助确定优先级,2跟踪实际是否达成

    1. 价值有预估,达成有回顾

    验证并加减“信用分”

  1. 建立需求管理的闭环
    →a.提交需求价值预估
    →b.排期开发价值pk
    →c.上线运营价值验证
    →d.需求调整价值调整
    →a.进入循环
  2. 自动化测试
  3. 私有云,走进运维云时代

看上去很美

制度规范

  • 技术团队的绩效考核怎么做

    1. KPI
    2. OKR
  • 建立职业发展框架
    目标让“菜鸟”成为“尖兵”

我的体会是,让专业的HRBP成为助手,识别乐于分享的人坚持布道,借用更多的外界资源来交流

  • 轮岗培养多面手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激励员工,创造职业宽度;优胜劣汰,增强员工的危机感
轮岗制度的合理流程(挺不错的)

文化塑造

略过了——重要但是见仁见智

大数据和技术管理创新

本章节的内容很有吸引力,通过一个真实案例的叙述,阐述了如何系统的建立蕴含了项目整个周期,包括需求管理、开发过程、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开发资源管理以及开发效率等全面的数据视角。

大数据驱动的开发工作平台设计的非常好,值得拜读

移动时代的技术管理

比较浅,略过

系统架构设计

本书以电商系统举例

技术与哲学

“蜂群思维”引入两个观点,系统的民主自治和分布式系统成长


作者结束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

与君共勉——锅巴GG


想加入更多乐读创业社的活动,请访问网站→ http://ledu.club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选取:

乐读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第2章 技术与业务融合篇

    以下内容学习、摘录自《技术管理之巅》 2.1 技术管理的目标:使技术与业务高度融合 2.1.1 在低成本快速试错中...

  • 技术管理之巅

    Author黄哲铿读者锅巴GG 虽然这本书的名字有点吓人,但是等我读完,我非常能认同作者的感受。当你把所学、所思、...

  • 第7章 数据和技术管理

    以下内容学习、摘录自《技术管理之巅》 本章的原标题是“大数据与技术管理创新”,且子章节标题也都是“大数据”。但我把...

  • 难得的互联网技术管理力作!《技术管理之巅》读后感

    本文作者:boxer微信:boxertan日期:2016-05-23如需转载,请先联系作者 内容提要《技术管理之巅...

  • 技术管理之巅 阅读笔记

    黄哲铿:现任1号店技术总监,负责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移动分销、开放平台领域工作。于2010年加入1号店,历任PMO...

  • 《技术管理之巅》读书记录

    《技术管理之巅-如何从零打造高质效的互联网技术团队》作者:黄哲坚一号店的CTO 读后有感 这本书是互联网技术管理的...

  • 第4章 产品研发流程篇

    以下内容学习、摘录自《技术管理之巅》 4.1 玩转互联网敏捷开发 4.1.1 玩转产品敏捷、项目敏捷 敏捷开发已经...

  • 第8章 移动时代的技术管理篇

    以下内容学习、摘录自《技术管理之巅》 8.1 移动产品开发那些事 8.1.1 移动开发团队的组织架构 对于初创型移...

  • 第3章 技术团队组织架构篇

    以下内容学习、摘录自《技术管理之巅》 3.1 从零快速搭建技术团队 3.1.1 行为面试法在技术招聘中应用 基于行...

  • 第1章 技术团队定位篇

    以下内容学习、摘录自《技术管理之巅》。 1.1 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1.1.1 “互联网+”成为最大风口 传统企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技术管理之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jg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