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红楼梦》

作者: 鑫银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17:09 被阅读5次

    自初三购得此书至今,算来九年有余。初读之时正值少年,或因其书中句子拮据聱牙,或因其间字词生僻晦涩,又或因时值年少,入世未深, 只喜些春花秋月之句,风花雪月之语,对其盘根错节的情节、人物关系望而生畏,凡此种种,慧根过浅之故,每每读之唯觉有“啃书”之感,愚人不可得其中之意一二。遂而弃之不读,束之高阁八年有余。

        幸而今离家远行之际,念远在异乡,无朋无友,携之入藏,或可聊解乏闷,纵茕茕孑立,不若一友在侧乎?

        余于花信年华方得以有“甘坐板凳十年冷”之耐性。终于戊戌年七月至九月闲暇之余重拾此本,拜读曹公丰碑之作,一字一句,未敢轻慢,俱读之。文中若林黛玉之《桃花行》、《葬花吟》;贾宝玉悼晴雯所撰《芙蓉女儿诔》等名篇晓目因其行文标致,言词肯綮,不禁反复研读。至于海棠社中众人所写诗词,宝玉间或参禅悟道之作,黛玉伤春悲秋、寄人篱下、感时伤怀之作也未敢怠慢,字字过目,于心中细品。

      期间文中人物、情节不懂之处常查阅前辈学者研究硕果,祈望明白少许,唯恐晚生愚钝,曲解曹公下笔之意。不禁讶然于曹公下笔之处皆有深意,书中人物名姓并其生平皆有因果;看似无关隘的闲话实则可能为后文中一抹重重的伏笔。《红楼梦》谓古代百科全书之语,自古有也。其包罗万象,气势恢宏,人物繁多,情节跌宕曲折之处,非我等小儿可妄加评论,早有红学自成一家,红学大儒论述颇多且甚细,故在此不赘述。前人专家、学者已将其抽丝剥茧般分析透彻。《红楼梦》于今读者犹如捧一颗玲珑剔透的水晶在手,读来无碍。

      吾生二十余载,今方得初读《红楼梦》,想来或是日增月益,年龄见长,事理也明白些许;又或是独处异乡,别无干扰,心沉气定之故,此次开启书卷后并无弃之不读之念,反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每趁闲暇之余阅之,或二三页,或十多页不等,竟于任职之日起至今约三月内卒读完之。感念颇多,却好似心中千千结中结,不得其端,故在此不多言。

      想来《红楼梦》中世间万象非一次就可阅尽,余生定将再细细拜读几遍,也许有幸,得其中之意二三,幸甚至哉,余生足矣!

相关文章

  • 初读红楼梦

    初读红楼梦,被秦可卿房间的梦境吸引

  • 观《林黛玉进贾府》有感

    初识《红楼梦》是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所以早有听闻;初读《红楼梦》是在初中,因为老师要求;深读《红楼梦》是在高中...

  • 初读《红楼梦》

    自初三购得此书至今,算来九年有余。初读之时正值少年,或因其书中句子拮据聱牙,或因其间字词生僻晦涩,又或因时值...

  • 初读《红楼梦》

    最近两个月一直在喜马拉雅听《红楼梦》,今天已经听到第83回,省宫闱贾元妃染恙,闹闺阃薛宝钗吞声。三春过后诸芳尽,现...

  • 初读红楼梦

    《红楼梦》一部文学名著,盖世之书,今日有幸购之读之,初阅之后,才觉知我之前有多严重低估了它的阅读价值,才明白为何我...

  • 初读《红楼梦》

    看了好多书,才想起四大名著竟然没有读过,就连电视剧都没有看过。想想是不是有点遗憾呢? 于是,就拿了儿子的简易版本的...

  • 赵姨娘篇,最“聪明”的姨娘,最“勇敢”的妈妈——难逃卑微的一生

    初读<红楼梦>书或初看<红楼梦>影视作品时,除了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薛蟠,鸳鸯,袭人,晴雯等个性鲜明...

  • 力小而任重,智小而谋大——初读贾政

    范思雅 初读贾政 翻开《红楼梦》,除了不谙世事的男主...

  • 《红楼梦》世说新语

    初读《红楼梦》时,乃豆蔻之年,觉生涩难懂,便弃之一阁,再读时已是经年之后,却有点不求甚解。而今,又读红楼梦,虽一字...

  • 人生不能不读红楼梦

    初读《红楼梦》大概是在初中15岁的时候,买了一本盗版书,纸张粗糙,看了21回之后就放下了。那时候读《红楼梦》,深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红楼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ty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