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释义:
此章出自《论语》第五篇公冶长篇第15章。
子贡向孔夫子请教,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之为文的谥号呢,孔夫子回答说,勤快而喜好求学,对于不懂的问题或知识点,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也不感觉到是耻辱的事,这样子,才可称作为文的谥号。
说明:孔文子,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本名孔圉(yǔ),谥号“文”。他辅佐过卫灵公和卫出公两任国君,在政坛上地位显赫,相当于当时的“总理兼外交部长”。孔子曾评价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以此解释其谥号“文”的合理性。但他们不是师徒关系。但他们俩是有社交上的来同。
现在人很少能做到有不耻下问的胸襟,大多以是自己知道点道理,则感觉自己天下无敌一样。高傲的很,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地位有多高,但以求炫耀,则也止步于此。
《中庸》之道中有,君子以忠信而得之,以骄泰而失之矣。《师说》里有讲,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为学》中有讲,难者为之则易,易者不为则难,若敏而不好学,不耻于向下求学,则也止步于此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