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旧事~乒乓球记忆

作者: 我是aisi007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22:13 被阅读0次

最初打乒乓球是上初中不久,见校内有人打,自己尚无兴趣,但记得家里书柜中有个球拍。那时一般都用"光板"(纯木制球拍)打,带胶皮的拍子要七、八毛钱,几乎是"光扳"价钱的一倍多,带海棉的球拍就更贵了;要2、3元钱。回家后我问二哥要球拍,他说:我先教你打,你能赢了我,就把拍子送给你。我们把一张闲置的床板支在屋里,他又借了个球拍,两人便开练了。开始他让我用借来的胶皮拍,他用光板打,但没几天,他用胶皮拍也要输给我的光板了。他上高中时就开始打乒乓球,我才学会几天便能赢他,于是他便承认打乒乓球的确不如我,便买了个胶皮球拍送给我。那时他在读高三,中午在校就餐,买球拍用的是省下来的午饭钱。没多久,我又花4毛钱单买一块海棉贴在那个"光板"上,我便有了两个好球拍,从此球技大进,很快成为校内佼佼者。又常在校外打球,交了许多乒乓朋友,平时,抽空便跑去干面胡同的少年之家活动站打球,并成为那儿的甲级代表队成员,经常出去比赛。星期天就约着球友到宣武区少年之家练球,和那里的教练搞得很熟。宣武区少年之家离陶然亭公园很近,在陶然亭游泳池旁边。

1959年4月初,在多特蒙德结束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选手容国团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回国后,他和整个球队得到极大的荣誉,并且由此在全国掀起一股"乒乓热",从那时起,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崛起,几十年来始终长盛不衰,被称为"国球",至今仍称雄世界乒坛。那年,我正读初二。

年底前后,宣武区体委趁着那阵"乒乓球热",组织了以青少年为主的万人乒乓球比赛,宣布凡进入前十名者,均获得乒乓球三级运动员称号。少年之家给我们球队的成员都报了名,赛前由当时的国家级裁判吴化周先生给我们讲裁判课,并应许我们;比赛中担任裁判,在裁判工作无差错、无纠纷者,赛后可评为乒乓球三级裁判。

在那次比赛中,我取得第8名、获得乒乓球三级运动员称号,还被评为乒乓球三级裁判,两项都颁发了证章和证书。此后,宣武少年之家又将几个成绩较好、年龄小的选手推荐到先农坛业余体校参加选拨。在那里进行选拨虽然也是打比赛,但并不看成绩,主要是看有无发展前途、是否具有运动员的潜质。那时我已经13岁多,年龄有点偏大,由于我有个三级运动员的"小牌牌",教练还是留下了我。

我们的教练是一级运动员,名叫李燕玲,是当时国家队主力王传耀的妻子。王传耀是运动健将,排名在容国团后、徐寅生前。我们训练时,他常来练球场,李教练便让他指导我们一番,还要和我们打几拍,然后双双离去。特别是周末训练时,很早就走了。教练以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关系,其实我们巴不得教练不在,便可以"打比赛":赢者坐庄。

放寒假时最后一次训练,已经快过春节,教练说:大年初一,国家队要在轻工业部礼堂进行表演赛,每人发一张票。轻工业部离我们机关宿舍大院很近,便找李指导多要了两张票。那年初一早晨,我和父母在家吃了饺子,一起去看球。那时候囯家队男队教练是傅其芳,他带领的男队选手悉数到场;有容国团、王传耀、徐寅生、岺淮光、扬瑞华等。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为中国夺得首个世界冠军的容国团,还和徐寅生进行了表演赛,因二人都是左推右攻的打法,外行人看不出精彩之处,王传耀和老国手姜永宁(当时已担任国家女队教练)的表演更具有观赏性。王传耀是攻球手,正、反手都能进攻,姜永宁是纯粹退台打削球的选手,二人打球时,一个在近台攻、一个在离球台很远处把球削回来,往往能来回打数十板,不时赢得掌声与喝彩。母亲看到王传耀与姜永宁一攻一守的表演,赞叹姜能在那么远的地方把那么小的球打回来,问我能不能?我说我只能打到那么远;并指着王传耀告诉母亲:他妻子就是我们的教练。那时候的庄则栋和李富荣尚未进入国家队,但已是国家青年队的主力,不久后才进入了国家队,而且很快超越了几名主力国手。

我在先农坛业余体校接受乒乓球正规训练一年左右,终身受益匪浅。1972年曾担任四川省渡口市少年乒乓球主教练(后来的攀枝花市),并带队参加当年的四川省少年乒乓球比赛。70年代初的几年,渡口市开运动会,总由我担任乒乓球比赛裁判长,组织安排全部比赛程序。

我带出来8名小队员,在后来的生活道路上个个事业有成,其中两名始终没有放下球拍,有一个现在担任北方某城市的教练,为国家培养出很多优秀球员。去年秋天(2018年10月),应大家要求,我吹响了”集合哨”,在成都集合了当年全体队员,正所谓”再集合,话人生”,46年前的少年,也已经陆续的到了退休年龄……

京都旧事~乒乓球记忆

相关文章

  • 京都旧事~乒乓球记忆

    最初打乒乓球是上初中不久,见校内有人打,自己尚无兴趣,但记得家里书柜中有个球拍。那时一般都用"光板"(纯木制球拍)...

  • 京都旧事

    父亲刚调到北京的时候,临时住在东四12条门楼胡同的一座深宅大院里(父亲的办公地)。胡同里有一个半大丫头,老爱领了一...

  • 京都旧事(二)

    1953年,我在北京永定门小学读书。初冬的一天下午,几个同学相邀着带我去"窑台"(烧窑的地方)玩,当时我听...

  • 京都旧事(三)

    北京大部分城墙、城门都是1958年前后拆掉的,北京的十大建筑也是那时开始动工的。我们既是“旧城”的破坏者,又是“...

  • 京都记忆

    当家乡的余热还未散尽时,我稀里糊涂的踏上了北上的列车,没有千里追梦的踌躇满志,没有挽袖擦拳的昂扬斗志,更谈不...

  • 京都记忆

    都说京都是一位老者,因为他是唐朝建筑结构最完美的保存;而我觉得他更像一位深沉的智者,明事理,有原则,不因为时代的发...

  • 京都的记忆

    1 初六中午,补了个酣畅淋漓的午觉,一扫过年的酒肉昏腻和车马劳顿。下午夹上《犬的记忆》,到附近的咖啡馆重温日本摄影...

  • 京都鸭川散步印象

    离开东京,搭乘新干线去到京都,曾经的日本古都。 鸭川,京都叫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鸭川是京都东边的一条川流。京都的不...

  • 旧事与记忆

    旧事与记忆文/齐凤艳 暮晚欲临近。小村庄的颜色又退了一层。时值深秋,万物被抽离了一些浓重质地,但暮色似乎能用暗影补...

  • 乒乓球记忆

    我不算乒乓球爱好者,更不是打球的好手。对于这项让国人扬眉吐气,至今傲视全球的运动,我所知道的也并不专业。今天看到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京都旧事~乒乓球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sam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