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单位的培训班,上午老师讲法律,三个小时的课程让我听的很纠结……原因呢,老师讲了很多故事,举了很多案例,也有很多网络关注问题,每次老师都是抛出话题,把学员的兴趣给引起来了,大家都是抱着很高的期望倾听,但是呢,老师要吗?对相关的事情想不起来,要嘛就蜻蜓点水,说这个不能讲,那个不敢讲,最终我们听完并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也没有对自己已知的事情再有更深入的认知。
期间我也是很多次努力的让自己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还主动去积极的响应老师的问题,并做做笔记,毕竟老师讲的这个话题还是很有趣的,自己也想深入的去了解一下背后的真相,或者再听一下老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但平平淡淡的讲话遮遮掩掩的说辞不太确定的尴尬等都让我一再失去了兴趣。
我也在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最终我归结为以下几点:
1.老师没有了解学员的需求。我们参加这个班的学员都是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人群,对于老师提到的很多问题案例都有所耳闻,或者也有自己一定的见解在这个时候老师再讲问题的话,他就应归纳出几个重点来与我们探讨,或者从全新的视角来讲述,也可听听学员的想法,然后他再进行观点陈述,这样我认为都是不错的效果。
2.讲述太过平淡。老师讲课一个调子讲了三个小时,这中间真是太难熬了,你想克制自己的瞌睡,但一直一个语调的声音真的是比催眠曲还要管用。就是玛雅安杰卢的一句话,我发现人们会忘记你说的话,会忘记你所做的事,但人们不会忘记你留给她的感受。所以今天老师讲的内容我可能记得穿的特别少,虽然这是今天上午刚刚讲过的内容,但是他留给我的这种无聊乏味的感觉却让我记忆深刻。
3.准备不够充分。老师一直在强调自己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经常会被某单位邀请去做相关的讲座,参与专家评审等等。但是在提到好多问题的时候,他都会说想不起来呀,或者想很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就会让人觉得有一些失望,他的身份,他的权威性让我们有非常高的期望,但是现实表现却让人很失望。反而会给人造成一种很大的心理落差。
4.讲课过程没有互动。老师全程坐着对着PPT讲期间跟学员的互动也很少,大部分时候属于自嗨模式,再加上内容讲述不够精彩,也没有跟学员积极的互动和参与导致现场听课效果很不好,虽然安静,但是可以看出有人在看手机,有人在睡觉,有人在拿出笔记本电脑干别的工作。
这也让我们想到我们自己再讲一些好的选题的时候要避免这些坑,首先还是要对于自己所讲的必讲内容和选讲内容要做最充分的准备涉及的时间,地点,处理过程,人物关系等等都要非常清晰的掌握。2.要对自己讲述的学员群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以便在讲述的时候可以更有针对性和选择性。不同群体的听众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3.即使是专职培训老师也需要去掌握一定的技能,让自己讲述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吸引力这期间包括要让自己的语言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整个语调音量语速停顿用起来帮助我们调节好自己的声音,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好停顿这个工具,停顿可以让听众产生预期悬念和紧张感,也可以让观众有充足的时间来消化理解所听到的内容,最关键的是可以帮助语速较快的演讲人调节语速。
无准备不登台,这是我们每个要去上讲台的人在内心牢记了一句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