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或者说生存本能是所有生物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拥有的与生俱来的行为。这种本能是基础,也很实用,支配着我们的许多行为。
“活下来”和“活得好”是人类的两大生物动性动机。我们都想过上最好的生活,然而,每个人对这种驱动力的反应在人群之间和人群内部都不尽相同。何为美好的人生,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有时,这些本能会促使我们拒绝现状,从而带来新的机会;有时,它也会阻碍我们进步,使我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了解如何管理你的自我保护本能可以帮助你真正明白如何激励自己和他人。
有时,一个群体的生存需要部分成员做出牺牲。有些物种的生存取决于繁衍过程中的牺牲,这被称为“亲缘选择”,是一种设及种群而非个体或个别家族的自然选择形式,许多物种之所以能存活至今,是因为个体已经进化出完全无私的行为。如果一种行为对整个种群有利,哪怕对个体有些不利影响,它也很可能会被选择。
为什么这些生物会有这种自动的反应?求生的欲望似乎与生俱来,但它存在于那些大脑皮层远不及人类发达的生物体中。这些普遍存在的本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生物存活的时间越长,把基因遗传下去的概率就越大,而这个正是进化的终极要义。
以“生存模式”形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囤积和藏匿也并非终生之策。在人类社会,一有物资短缺的迹象就会掀起抢购热潮,即便囤积的行为最终只会加剧短缺。如果一家公司的员工担心即将到来的裁员,他们可能会像德林库尤的居民一样,悄悄藏匿和囤积信息,他们以为私藏信息会提升自己对于公司的价值,他们可能会囤积工作和交接做些无关的事情,这也许会暂时使得他们不可替代,但长远来看,信任会破裂,完成的工作量也会减少,从而将公司推入险境,最终危及自己的饭碗,在现实中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会适得其反,不帮助他人或者不分享筹码,对所有人都不利。
任何时候,当我们在紧急情况下奋力求生时,除了躲藏和囤积,我们还需要更多具体的计划。除本能外,我们也需要适时凌驾于进化机制之上,思考如何才能长期生存下去。有时,直接的自我保护本能会适得其反,最终有损我们的长期利益。
自我保护观念与自我我们的身份息息相关,也是赋予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如果我的孩子或者我的思想得以生存、成长和繁衍,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就保护了我自己。
今天是#夜读 的第293天。恭喜你,又读完了一篇时践的“日拱一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