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贝壳小岛‖文海...一思诗文集
《乐论》:墨子来势汹汹,荀子奋起反击(上)

《乐论》:墨子来势汹汹,荀子奋起反击(上)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1-08-21 14:51 被阅读0次

01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其中诗书易春秋虽然历经磨难,但相对传承地比较完整,后人能知其大概,礼,由于历史变革等种种原因,传承情况要弱一些。而乐由于缺乏媒介,是六艺中传下来最少的。

其实到了战国时期,乐的传承已经相当不容乐观。

墨翟大肆批评儒学,墨学成为与儒学并驾齐驱的显学,墨学当时的盛况,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通过荀子在《乐论》中的一段话,我们不难体会到儒家的艰难困境。

墨子宣扬说:“音乐,是历代圣王所反对的,而儒者却竭力为之,这是错误的。”

荀子急忙辩驳道,墨子这是混淆视听,事实可不是这样。荀子如何辩解,我们稍后介绍。

荀子显然非常气愤,他是这样攻击墨子的:墨子对于治国之道的见解,就好像瞎子不能分辨黑白,聋子不能区分音质的清浊,就好像要到楚国去却往北方走一样。

墨子如此反对音乐,这几乎是犯罪。如今,圣明的帝王没有了,没有人站出来纠正墨子的邪说。那些愚蠢的人就效法墨子的主张,这会伤害到自己的。君子推行乐教,这是美好德行的表现。可是,这个混乱的社会厌恶这样的善行,不听从乐教的主张。

呜呼哀哉!乐教得不到推行啊!弟子们要勉力学习音乐,不要被墨子迷惑而不知所从啊。

02

于是,荀子专门写了一篇《乐论》来弘扬儒家的乐教。

荀子说,乐(yue)者,乐(le)也,是人们抒发感情必不可少的。

人不能没有快乐,快乐一定会从声音上流露出来(如歌唱吟哦),一定会从形体动静上表现出来(如手舞足蹈)。作为人,其性情的变化都在声音和动静里了。

人不能不追求快乐,追求快乐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如果不合乎道义,就会出现乱象。

古代先王讨厌这些乱象,于是创作《雅》、《颂》这类音乐来引导大家,使歌声足以表达快乐而不庸俗,使乐章足以变化多样而不邪僻,使旋律或宛转或舒扬、或繁复或简单、或激越或圆润、或舒缓或急速,都足以感动人的良善之心,使那些邪恶肮脏的流行音乐没有途径影响民众。

这就是古代圣王设立音乐的原则,奈何墨子却要唱反调!

03

在宗庙之中演奏音乐,君臣上下一起聆听,则气氛和谐恭敬;在家中演奏音乐,父子兄弟一起聆听,则气氛和睦友爱;在乡村家族里演奏音乐,老少一起聆听,则气氛和谐顺从。

音乐,校正一个主调以确定和声,配上各种乐器来修饰节奏,一齐演奏合成和谐的乐章;好的音乐既足以体现一个主旋律,又足以协调各种变化。这是古代圣王设立的制作音乐的原则。奈何墨子却要反对音乐!

经常倾听雅颂之声,则志意宽广;执盾斧而起舞,反复练习各种俯仰屈伸的动作,容貌就会庄重;在规定的行列位置上跳跃移动,踏准乐曲的节奏,队列就方正美观,进退就整齐。

音乐对外可以运用于征伐,对内可用运用于宾主交往。征伐与宾主交往的意义是一样的。征伐之际,音乐起到统一意志,严明纪律的作用,军队就能听从指挥;宾主会面场合,音乐起到明尊卑别贵贱的作用,人人以礼相待,则天下顺服。

音乐能够有效地调和天下,是中正和平的纲纪,人类社会一定离不开音乐。这是古代圣王设立的制作音乐的原则。奈何墨子却要反对音乐!

音乐是古代先王用于体现喜悦的,军队和刑具是古代先王用来表现愤怒的,君主的喜悦和愤怒有了合适的表现方式,君主喜悦的事,天下就遵照奉行,君主表示愤怒的事,那些粗暴作乱之徒就会畏惧忌惮。在先王治理国家之道中,礼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乐对人的影响很深,感化人的效果很快,所以古代先王对音乐的形式都非常慎重。音乐中正平和,则民众和谐而不流于低俗;音乐庄重肃穆,则民心整齐而不混乱。社会和谐、民心整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来犯。

因此,百姓安居乐业,尽心侍奉君主。君主的名声因此而显赫,光辉因此而广大,天下万民无不希望奉为表率,这是称王天下的基础。

相关文章

  • 《乐论》:墨子来势汹汹,荀子奋起反击(上)

    01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其中诗书易春秋虽然历经磨难,但相对传承地比较完整,后人能知其大概,礼,由于历史变革等种种...

  • 荀子·乐论

    【学究】 荀子《乐论》篇在整部《荀子》中有特别的意义。古时五经中《乐经》原文已经失传,但通过荀子的《乐论》...

  • 墨子和荀子对于音乐的看法

    墨子和荀子对于音乐有不同的看法,墨子认为音乐容易让人迷失自己,容易让人沉迷,而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放松心情使人愉悦,...

  • 纪念日

    “牢记历史,不是为了奋起反击,只是为了更加珍惜。” ...

  • 故事之——移风易俗。

    移风易俗,出自《荀子·乐论》,原文:“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乐者,圣人...

  • 16.5.21——2

    思想经典 《周易》 《论语》 《孟子》 《老子》 《庄子》 《列子》 《荀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墨子》...

  • 性善和性恶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荀子乃韩非子的老师。 当时的四大流派,孟子和荀子为主流,墨子和庄子为次。 ...

  • 文学常识古代篇十一

    文化、典籍 1.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2.风骚--...

  • 浅谈墨子的文艺思想

    【摘要】:传统的观点认为,墨子与老子一样,都对文艺持否定、排斥的态度。《荀子》书中“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1]的论...

  • 碎语——《中国文学史》之论语

    第六篇讲《论语》。 《论语》以后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老子》与《吕氏春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论》:墨子来势汹汹,荀子奋起反击(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mf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