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习惯性读书,听他语言逻辑就能分辨出来。
读书人的语言逻辑很长,从头开始说,几十秒后再收尾,形成完美闭环,听着就是一种享受。反之,没有良好思维锻炼的人,只会简单说自己,渴了、饿了、酷、潮牌。
我像个窥人隐私的人,不是故意,却有有意的倾向。
当一个人说他喜欢读书,我下意识会跟上,一年读过几本?后面排队的问题是,喜欢哪类书籍?最近在读哪本?
不是我想探寻人隐私,实在是想找个这样的伙伴聊聊天,女也好,男也好。
但问过几次后我大概就不会问了,除非去专门的场合,读书会、特殊行业的人,不然一般说喜欢读书的人,通常是在说自己一年之中有读过一两本书,并不是没书籍充门面的人。
还有健身的问题也是这样,我一周跑几次十公里才算作健身,但是别人逛一逛公园,打一场羽毛球也算健身。
我看着身边跑过去的人,基本会判断出,他是不是经常跑步的人,他的步态,他的身姿,和大街上普遍无力的身姿绝不会一样,我想我是喜欢上了健身人员身上的那种美感。
但是没真正健身,只是期望健身的人,为什么要说自己喜欢健身呢,为什么要把理想混为现实说出来呢?!
还有关于基督徒的问题,今天又读到一些文章,说中国的第一个弃婴岛,差不多就是传教士们在荷塘边上挂一个篮子,并写着,不要的女婴请别扔进池塘,请放在这里面,谢谢。不言而喻,那些万里之外赶到中国的传教士,就是在负担自己生活的同时,还关心别人的生活;还有如何说服裹小脚的女人,别在裹小脚了!
但今天呢,即使中国有一个亿的基督徒,好像社会也没啥明显的变化,倘若身边有一个不做假账的基督徒,他先是会被亲友同事嗤笑,再是被排挤到一边,罕有人会给他们一片鼓励的天空。
读书、健身、做基督徒,都是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并且沿路遇见一些灵魂同样有馨香之气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