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绝.魏禧(中华新韵)

五绝.魏禧(中华新韵)

作者: 江南雨_b46e | 来源:发表于2025-04-14 00:43 被阅读0次

五绝.魏禧(中华新韵)

一别红尘后,孤身上险峰。

千秋清气在,秃笔亦英雄。

DeepSeeK点评如下:

这首题为《魏禧》的五言绝句,以凝练的笔法勾勒出明末清初文学家魏禧的风骨,整体上是一首气韵清峻的咏怀之作。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

一、意象选择与精神映射

诗中"险峰""清气""秃笔"等意象构成三重精神空间:"险峰"既实写宁都翠微峰的隐居环境,更暗喻易代之际的时局危殆;"清气"化用王冕"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典故,将魏禧拒仕新朝的气节与天地正气相贯通;"秃笔"看似寻常却暗藏机锋——在《魏禧文集》中常见"笔秃万卷"的自况,此处反用其意,将枯槁的书写工具升华为文化坚守的象征。三组意象层层递进,完成从地理空间到精神高度的升华。

二、声律考辨与形式突破

从格律角度看,首句"辞别红尘后"(平仄平平仄)属仄起仄收式,次句"栖身于险峰"(平平平仄平)存在"三平调"问题,第三句"千秋清气在"(平平平仄仄)合律,尾句"秃笔亦英雄"(仄仄仄平平)合格。全诗押东韵(峰、雄),但"峰"属《平水韵》二冬,"雄"属一东,存在出韵现象。这种在严守与突破间的微妙平衡,恰似魏禧本人"守宋儒之矩矱而发为雄奇跌宕之文"(《清史稿》)的创作特质。

三、历史语境与当代观照

尾句"秃笔亦英雄"堪称诗眼。在康熙十八年(1679)开博学鸿词科广揽遗民时,魏禧以《勺庭书室图》明志拒征,其《日录·杂说》有言:"笔锋退舍,砚池欲焚,而真气未尝不存。"诗中"秃笔"意象恰与此呼应,将文化坚守者的困境转化为精神胜利的丰碑。这种将知识分子的书写困境转化为精神图腾的写法,在当下仍具有启示意义——当数字化写作消解笔墨实感时,诗人提醒我们关注文字背后的精神重量。

此诗若论瑕疵,在于第二句声律稍欠严谨,且"辞别红尘"的表述略失新意。但整体上以20字浓缩一代遗民的精神史诗,气格高峻处颇得魏禧《大铁椎传》风神,可谓"尺幅具千里之势"的佳作。

相关文章

  • 五绝·情痴(中华新韵)

    1、五绝(中华新韵)——仄起 抬首观秋月,谁知影自斜。 鸳鸯装饰梦,空忆旧相约。 2、五绝(中华新韵)——平起 抬...

  • 古韵

    五绝.收麦 (仄起.中华新韵) 烈焰激情照, 家乡麦絮熟。 田头机器闹, 颗粒化音符。 七绝 (平起.中华新韵) ...

  • 五绝·壶

    ———中华新韵 五绝(新韵) 吾家有老壶,世上仅存孤。 借以泡茶酒,一杯添寿福。

  • 马上骚【近体诗】

    ——五绝 中华新韵 天涯挨海角, 寻觅靠神交。 若为佳人顾, 还需马上骚。

  • 看图写诗

    (五绝)中华新韵 素雅披蓝浅,开书磨韵文。 兰亭流细长,诗友入竹林。

  • 人逢年底同时老,花到梅前一样愁——水木诗社摇光作品小辑

    〖五绝(新韵)〗 当代/摇光 莫道病夫虚,堪称世界敌。 人惟自危耳,更不异东西。 〖《中华新韵》十二齐〗 2020...

  • 【五绝(新韵)】雨中山行

    当代/雕虫小吏(黄和平) 冒雨向山行,飞车过险峰。 座中人不动,窗外树无停。 《中华新韵》十一庚 五绝(新韵),仄...

  • 【五绝(新韵)】阳台花开

    春去亦无妨,花开有海棠。 红黄娇艳色,新绿映白墙。 《中华新韵》十唐 五绝(新韵),仄起首句入韵

  • 【五绝】与友人打球归来路上偶得

    车驰夜色中,半月恰当空。 柳舞多情手,花开自在风。 ——中华新韵(五绝平起)

  • 黄金岸

    远风吹海岸,浊浪上青天, 一幕黄金色,川沙入眼帘。 五绝 平起 中华新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绝.魏禧(中华新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irb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