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评三句诗歌经典“名言”
作者 向明
《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50期刊载了一篇《诗歌中的日常》的文章,作者是该刊主笔薛巍,它主要介绍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但本文不谈拉金,只针对《诗歌中的日常》引用的三句诗歌经典“名言”,谈些个人感想。
(1)“《牛津英语大词典》对诗歌的第一个解释强调诗歌崇高、典雅的本质,说它是想象力文学的最高程度。但该词典也强调了诗歌常见、直白、实用的一面”。(来自爱尔兰诗人伯纳德•奥多诺修《诗歌入门》一书)
评:不是崇高,就是卑微;不是典雅,就是庸俗。持“非黑即白”思路者,挺狭隘、不明智。
(2)“诗歌观念中一直存在一种对立:诗歌是模仿的还是超越的,是模仿人生、现实、自然,还是超越这些事物,弥补其不足。”(出处同上)
评:只是模仿,何谈超越?
评:一张写实照片,是否是艺术?
评:但凡艺术,均要有所超越,这是天职。
评:超越自然,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超越。科技创造的成果,有时也能超越。比如,人类利用太阳能发电,点亮没有太阳光的暗夜。但是,太阳能发电,并非超越自然。广义上的自然,永恒而又无穷无尽。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普遍意义上的自然。超越自然,不好随便说,哪怕无上崇高的艺术,很多时候,亦不过是幻梦。
(3)“诗歌是反映现实的镜子,还是独立于外界,用新的超越的光照亮世界。”(出处同上)
评:不仅是诗歌,其他艺术也可以“用新的超越的光”,照亮现实或世界。
评:如果诗歌只是反映现实的镜子,那它不如摄影或摄像来得逼真。
评:把诗歌看作是“独立于外界”的艺术,有如古人的幼稚:以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圆地方,九九归一;九九八十一,就是最大数字。
评:任何“独立于外界”的艺术,均不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