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思想篇二十九

作者: 金子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6-04 08:27 被阅读68次

明心见性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明心就是发现自己本来的真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

在参禅悟道过程中,可以净化心灵,增进慧思,破除愚迷,从愚迷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以觉悟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

想通往清净光明的净土世界以见佛取经,必定需要经过千难万阻才能见性成佛。而心中的那个佛,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即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懂得明心见性,自然会得之所得,失之所失。懂得明心见性,自然会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懂得明心见性,自然会心无所住,道由心悟。

心,不生不灭;性,非空非有。

感悟:参得禅悟来源于入得禅境,入得禅境来源于修得禅心。参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心见性,心一明,万事得知,性一见,万事得解。修行的人通过读经、参禅、悟道,消除无明,离妄返真,逐渐由小悟到大悟乃至大彻大悟进而成佛,所以不能明心见性,就不能见性成佛。


相关文章

  • 佛家思想篇二十九

    明心见性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明心就是发现自己本来的真心,见性就是见到...

  • 佛家思想篇三

    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学上理解为色是物质,空是精神,物质里有精神,而精神是通过物质来体现的,两者既合二为一,又...

  • 佛家思想篇四

    静 起心动念,因果业报。起的是善心,动的是善念,必有善业,终有善果。 佛学上强调一个静字,有静心,静坐,静思,静行...

  • 佛家思想篇十

    精 进 一个修持佛法的人,若想有所成就自然离不开六度。 佛学上的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此处...

  • 佛家思想篇八

    持 戒 佛学上所说的五戒为佛家人必须遵循的清规戒律,五戒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从佛学方面...

  • 佛家思想篇九

    忍 辱 一忍百忍,百忍成金,考验的是人的忍耐力。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说明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忍不是妥协无奈,也不...

  • 佛家思想篇十一

    禅 定 禅来源于生活,修禅就像吃饭、喝水、睡觉等一样平常。佛学的三学即戒定慧中的定和六度中的禅定意思大致相同,只是...

  • 佛家思想篇五

    悟 佛学的教义具有启慧开悟的重要作用,也是承载众生到达觉悟彼岸的工具。 启慧开悟的目的是为了找回本来纯真的自我,佛...

  • 佛家思想篇七

    布 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正是佛学所说的行布施之道。布施出去的,收获的是欢乐与幸福,布施的...

  • 佛家思想篇六

    因 果 《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这句话可理解为一切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家思想篇二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ce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