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钱穆《认语新解》里仁之一

钱穆《认语新解》里仁之一

作者: 鱼铃乐教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10:57 被阅读0次
钱穆《认语新解》里仁之一

里仁二三章,“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本是语意极浅的两章。钱老谓语浅意深,以较大的篇幅来解释其中的道理:好人恶人,谁都会。但不仁之人的所好所恶,心多私欲,多谋求顾虑,所以其所好,不能真好,其所恶,亦非真恶。当这一情况盛行,便使恶人攘臂自在于人群中,得人欣羡,为人趋奉;而善人转受冷落疏远,隐藏埋没。人群种种苦痛罪恶,由此而起。若人人能安仁利仁,使仁道明行于人群间,则善人尽得人好,而善道光昌;恶人尽得人恶,而恶行匿迹,人道之安乐光昌,必由此始。最后说,“仁者必有勇。”

钱老的话,我恭敬摘录在笔记本,理解有以下三点:

1、要有勇气去好人和恶人,也就是说要坚定心中的价值观。这其实并不容易。对好的人,我们本该释放出善意,但由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即使知道面前的人有诸多值得学习的,也不会想着去靠近去见贤思齐,更别说文人相轻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因而好人未免觉得孤独和自我怀疑;恶恶人更需要勇气,这其中涉及利益关系,对上司的恶行不敢说,对暴徒的施暴行为不敢见义勇为,还有更多更多。可见好好人,恶恶人,言浅意深,行动起来更是有难度。

2、要好对好人,恶对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喜恶,那么你所喜欢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是好的,你所讨厌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是恶人,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坚持客观的观点和意识,也是需要注意的点。

3、如果纯粹的好好人和恶恶人,无非就是把人群分为两类人,最终的价值,如果只是让好人彰显,让恶人隐藏,则于社会总体而言,有改变但并不是最好的改变。如能存发展看问题之心,存期待恶人变好人之心,存接纳之诚心,在以上行为的基础上,帮助恶人变好好,则才能实现社会最终的大善。恶人并非永远恶,恶人变善,比好人维持善,意义更大。因此恶人人群,是值得我们更加投入的领域。

相关文章

  • 钱穆《认语新解》里仁之一

    里仁二三章,“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本是语意极浅...

  • 论语新解6(4-6始)

    2022年5月31日 《论语》 《里仁第四》(六) 论语新解——钱穆 领读人 景彤彤 张子武 原文: 子曰:“我未...

  • 2017年的读书笔记

    第44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43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 论语学习第188天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按钱穆先生的新解,“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言利,只赞同命与仁。 解读:...

  • 论语笔记D2: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篇第一·(三)(四)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品德与文化孰轻孰重?——《论语新解》每日一读0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白话试译(《论语新解》钱穆先生译): ...

  • 温情与敬意

    学国学的人很多,读钱穆的人不多;读钱穆的人不少,真能细致深入的很少。读钱穆的很多人只知道《论语新解》《国史大纲》,...

  • 论语新解-钱穆

    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终,指丧礼言。死者去不复返,抑且益去益远。若送死之礼有所不尽,将无可追悔,...

  • 读《论语》三达德有感

    近读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在论语子罕篇有一句,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钱穆先生的解读是: 知者不...

  • 读《中国历史精神》有感一

    里仁组 伍辉 老师推荐我们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此前早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穆《认语新解》里仁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jw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