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简友广场
【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三)

【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三)

作者: 山中雏菊 | 来源:发表于2020-11-10 21:01 被阅读0次
今天的微课重点了解:叙述层次和主题表达。有两个关键词:视角、风俗

一、叙述视角

也叫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在《呼兰河传》里,萧红的观察顺序是这样的: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用全知视角介绍了她童年时期,这里的风俗人情。她选取了东二道街上富有特色的建筑:庙烧饼铺、粮站、火磨、两家学堂(新式农业学校和高等小学)。

二、精神盛举

      呼兰河城的三所学校都建在庙里,这说明呼兰河城多元化特点,这也是萧红童年时代特点。萧红笔下的人物都来自呼兰河城最底层平凡人。卖豆芽菜的寡妇、染缸房的学徒、豆腐房的伙计、卖豆腐的、扎彩铺的匠人、送麻花的……他们都有着自己凄惨命运,他们的命运是那个时代的人命运的缩影。

    文中说:“呼兰河除了这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在精神上也还有不少盛举”呼兰河城人的精神盛举无非就是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4月18娘娘庙大会……

      在那样的年代,人们的物质追求很难保障,更别说精神追求了,呼兰河人的这些精神盛举,是他们消遣的唯一方式。这让我想起我的童年,那是七十年代,对于小山村的普通百姓来说,“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些字眼还很遥远,精神生活自然也很贫乏,为了到邻村看一场电影、听说书人讲书、看大戏……就如过大年般热闹。听收音机广播、全村人挤在一起看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那都可称得上是精神盛举。呼兰河人的精神盛举也许只是那些终夜而不能眠的人的慰藉罢了!

    如今的科技时代,人的精神盛举可谓五花八门,对于我来说,是每天孩子们叫的一声“老师好”;是家长的一句“感谢老师对我孩子的教育”;是打开“樊登读书”APP塞上耳机,听一会儿书;是听一个对我教学有帮助的讲座;更是读到一本好书的满足……

相关文章

  • 【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三)

    今天的微课重点了解:叙述层次和主题表达。有两个关键词:视角、风俗 一、叙述视角 也叫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

  • 【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四)

    思考: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今天的微课学习,我们认识了呼兰河城里的三个人,一个是童年的萧...

  • 【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五)

    思考:请选取印象深刻的一段,做一个简单的教学设计。 借鉴伙伴设计: 课前预习: 熟读《呼兰河传》第一章《小城环境》...

  • 【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一)

    思考:请简要谈谈听完导读后,对这本书的理解。 最初喜欢《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是在教课文《祖父的园子》...

  • 【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二)

    一、思维导图 二、小说情节 三、仿写小练笔 我在祖国的最中央――美丽的牡丹城洛阳市,不必说花开时节动京城...

  • 【菊言菊语】周末,放松去

    上次因为疫情原因,放假四天,也没走出去。这次周末因为调休,只休息一天,刚好闺女也星期了,赶紧趁着这个机会,带她出去...

  • 【菊言菊语】旅行记(三)

    雨林非遗,黎苗风情看不厌 端午节里,我们在遥远的海南,只有早餐时吃到的粽子,让人感受到了那么一...

  • 【菊言菊语】寻找“青鸟”(三)

    今天继续和蒂蒂儿、米蒂儿去寻找“青鸟”,在圣诞节的晚上,兄妹二人看着窗外的圣诞树,糖果,热闹非凡,抱怨自己家...

  • 【菊言菊语】说说三梁

    三梁是三位姓梁的美女老师。 按照我和她们结识时间一一介绍。 首先梁波涛老师。看名字你一定认为她是一位帅哥吧?哈哈,...

  • 【菊言菊语】陪读记(三)

    闺女今晚回来就吐槽,今天太丧了,用了一晚上时间才做出来了一道数学题。 回来后,闺女用我手机在网上查了一下,做的完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言菊语】到呼兰河去(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roj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