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语·上·第六则
周宣王因为邵公的保护得以即位为王。我们得以读这第六则,蛮长。
原文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
笔记
籍,就是借,借民力来种田。周王朝制度,天子田千亩,诸侯百亩,借各家之力耕种的公田,上周在杭州市博物馆,看到南宋君主的籍田是八卦型,春天象征性地种着各种作物,如今开辟为遗址公园。从厉王开始,籍田制度荒废,宣王即位之后,这个制度也得不到恢复。
原文
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粲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庞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天官。
笔记
虢国,贾侍中说:文公,周文王同母弟弟虢仲的后代,是周宣王的大臣。这里的虢国是西虢,在河南陕县。
虢文公劝谏说:“这样不行!民众的大事在耕田,我们才能得到上天赐予的丰盛白米,民众才能得到生养,国事的供应就靠它,和睦的局面得以形成,财富开始增长,强大的国力才能维持,所以说后稷被成为天官。”
蕃息,匈奴人失去河西走廊后,哀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辑就是聚,协就是合。敦是厚,庞是大。
原文
古者,太史顺时脈(原字是派去掉三点水加见,也是读脈)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厎于天庙,土乃脉发。
笔记
上古,太史顺时视察土地,阳气厚积盈满,土起震动发起,立春这一天,房星在中晨见于南天,日月都出现在营室,开始耕田。
农祥晨正和日月厎于天庙是天象。农祥:房星也就是房宿。古时象征天马。《农书》记载孟春土冒橛,陈根可拔,耕种的人急忙挖掘,应天时而动。
营室为一星名,也是二十八宿之一。此星黄昏在南天正中的时候,就可以营制宫室,所以叫营室。
家中有张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高清复制品,把二十八星宿都具象化了,虽然只留下来一部分,比如下图为其一。

原文
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眚(sheng),谷乃不殖。』
笔记
立春之前九天,太史告诉后稷说:“从现在开始到初吉,阳气上升,土地肥沃蠢蠢欲动,此时不动不变(指不耕田翻土),等到脉气满结,种田也不长了。”
原文
稷以告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动,王其祗祓,农监不易。」』
笔记
后稷将太史的话告诉大王说:“太史派春官对农官说:‘距离今天九天,土气萌发,大王要斋戒沐浴,监察农事不敢轻慢。’”
以上即农事之重要。
今天读到李玫瑾老师说她研究犯罪心理是龟兔赛跑,别人都不跑了,都出局了,留下来的就成为了专家。这是我的人生观:日拱一卒。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