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喜欢”和“想要”也未必总是捆绑在一起的。比如在爱情里,你最喜欢的异性未必是你最有动力追求的。科学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在一个模拟约会实验里,男性更想与“难追”的女性再次约会,尽管他们实际上更喜欢“好追”的女性。困难和障碍有时会激发出想要得到他/她的欲望,“越得不到的越想要”,是吧?但这种欲望却未必同时增加对他/她的好感。
“喜欢”和“想要”这两种情绪更明显的分离,是出现在各种成瘾行为里。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吸烟上瘾的人,他们中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其实自己并不喜欢香烟的味道,但却控制不住吸烟的冲动。你自己很可能也有类似的体会,一开始,刷短视频也好,打游戏也好,它们的确让你非常快乐,但到后来,快感其实会越来越少。可奇怪的是,与此同时,欲望却没有随着快乐一同消退,你明明很累很困了,甚至都已经开始骂自己,但你刷短视频的手指就是停不下来。
成瘾显然是一种“想要”系统过度亢奋的状态。
科学家发现,自然状态下的大部分物质很难导致成瘾,甚至包括那些公认的成瘾物质,比如古柯叶、烟草,它们在未经加工前也是很难上瘾的,这是因为自然状态下它们含有的成瘾物质浓度都很低。
但是,人类今天已经非常擅长把那些成瘾物质加工提纯,浓缩成威力强大无数倍的“超常刺激”,比如像奶茶、蛋糕这类高糖、高脂、高盐的美食,再比如电子游戏、短视频这些电子产品里,也包含精心设计高强度的成瘾刺激。它们对“想要”系统的刺激强度,是自然界的刺激物远远不能企及的。
这些成瘾行为显然已经是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很多的努力来改善。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能做的只能是尽量避免过多接受“超常刺激”。享受美食、游戏无可厚非,关键是把握好强度,不要让它们主导我们的生活。尽可能用一些更自然的食物、更“原始”一点的娱乐活动(比如阅读、运动)来替代这些“超常刺激”,我们的“想要”系统很脆弱,需要好好呵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