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一兼职到现在,我的“教龄”已经快20年了。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发现自己这学期的教学风格似乎有比较大的转变:“激情”的教风减少,自我感觉“温婉”的风格增多了。
曾经一直觉得自己属于“青春激情派”,上课的时候自己可以很high ,以此带动学生嗨起来。大部分时候还是奏效的。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有表演的成分,有时候其实只有自己在嗨,学生并没有被带进来。
作为一个教语言的老师,我经常一激动就语速很快,也不顾学生能不能听懂,还自我感觉挺好,觉得自己英语说得那么流利挺不错的,还沾沾自喜,即使有时候学生反映语速太快听不懂,我也觉得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是他们自己需要提高。
现在回头看,我看到了自己曾经骄傲的部分,看到了活在自己思维牢笼里的自己,原来有时候我其实是借着讲台这个舞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学期,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经常说着说着什么忍不住哈哈笑出声,自己与学生互动的时候,少了强势的“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得听我的”的感觉,更多地多了平等商量的语气。涉及到纪律问题,也感受并传递给学生:老师的“爱与规则”是同在的。
其实也就是细微之处有变化,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一变化恐怕也就只有自己可以感觉得到了,因为学生一届一届一直在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啊!呵呵。
究其原因,或者有二。一是年岁增长,气盛不如昨,而课程经常连着上五节,需要保存体力,“悠着点”,否则到后面就累瘫了。二是自己学习成长后,自己给自己补了心理营养,内在更强大丰盈起来了,外在于是反而温柔了一些下来。哈哈,好事。
依然可以继续发扬自己的“青春激情”,愿能再多一份孩童的天真快乐;依然可以继续温婉待人,愿能再多一份智者的学识修养。
这两者不矛盾,但难于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这两者又都很诱人,于是我对自己说:亲爱的自己,加油!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你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