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傻天书》是一本让人开悟的书,读着它仿佛与朋友在谈话。真的体会到"有问题,找太傻"的感觉。
“与太傻同在”是你在学习任何事物、体验生活中的每一刻当下的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当太傻与你同在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地学习与体验。
学习是一生离不开的课题,从小牙牙学语父母就给你念唐诗读宋词,讲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历经五年的小学生涯,四年的初中,三年的高中,仿佛一直在不停地攀登一座山峰,我们被老师教导着,灌输着各种将来也许用到的知识,感觉上越来越有文化,会写会说会计算;又在经历过高考的角逐后进入象牙塔。为了有更好的工作,为了有所谓更好的生活继续学习。
多少次能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仿佛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因为目的让学习变成一件苦差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师是这样教育我们的,我们也在这样教育下一代人。然而又有谁会意识到学习应该是最快乐的事儿?
其实当我们静静地观察孩子时,他们心无旁骛地玩耍,这是一种属于他们的学习状态,可以忘记一切约束,忘记一切任务,一看那流露出来的兴奋与欣喜,洋溢出来的幸福与安宁,都不带一丝的掩饰与转化。此刻我们的心也是安静的。
每一个婴儿都是大师,你只能通过太傻才能与他们交谈,获得他带给你的信息。
尊重你遇到的每个儿童吧,凝视他们的眼睛,你就会知道他们真的是你的老师、朋友、曾经亲密的家人。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和你一样,他们来找你,与你一起,在这个世界散播更多的爱。
成人的世界有了更多牵绊,太傻称的"大脑病毒"也好,我们更多的需求也好,都是给我们增加了看自己和世界的障碍,我们学习了那么多是进步了还是离我们的最初更远了呢?
看《太傻天书》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是大脑的习惯,毕竟大脑也一直与我们同在,它也有与时俱进、适者生存的天性。
差别是现实,但没有区别,区别与分离是一切矛盾的根源,分离是对差别的误用。世界在差别中存在。一棵树和一棵草是不同的,本质上都是一种存在,没有一种比一种高级,没有一种比一种先进,没有一种比一种美丽。而那区别中的高级、先进和美丽就是我们所说的虚幻。
一切遇到的事物都可以称为工具,这些工具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习/体验,例如这本书。
原来影响我们快乐的诸多因素都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纠结我们的自卑、不自信、我不行、我不好都是阻碍我们的病毒。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阻挡我们学习/体验时感受都可以放下。
然而差别是必须存在的,没有差别的体验是一片浑浊。因为有了差别才能让体验更丰富,我们选择体验分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合一,选择体验痛苦是为了更能深入真正的快乐。因为有黑夜才知道光明,因为有大才有小,有热闹有了对比的平静……
一切存在不是好坏对错,而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体验的工具。
我的心瞬间仿佛变得异常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