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推荐原创简友广场
一群不应被遗忘的人们———读刘醒龙《天行者》有感

一群不应被遗忘的人们———读刘醒龙《天行者》有感

作者: 春天里的种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9-12 20:22 被阅读0次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因交通不畅,生活条件差,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很难留住来自城里的公办老师,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保证农村的学校有老师上课,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所以,民办教师的出现,是顺应了历史的需要。

01品行兼优

在我的老家,能当上民办教师的,在他的同龄人中,不仅文化程度是最高的,也是品行兼优的。他们自己也最喜欢别人称呼他们一声“老师”。

在《天行者》中,界岭小学的几位老师,都是当时西河乡文化层次很高的人。

文化水平 “高”,才可能胜任“教学”这份工作。另一方面,才可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

小说中,乡教育站万站长在带张英才去界龄小学的路上,有一句话说得最接地气:

……那地方群众对老师的感情不一般,别的不说,只要身上沾着粉笔灰的气味,再凶恶的狗,也不会咬你。

在广大的偏远农村,家里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除了找领导外,还有一个人选,就是选择村上文化程度高,见多识广的人作调解员,学校中的老师是首选。

02 爱孩子

小说中,有这样三句话:

当民办教师的,什么本钱都没有,就是不缺良心和感情。
……当民办教师和当公办教师不一样,民办教师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的。
一般的老师,只可能将学生当学生,民办教师不一样,他们是土生土长的,总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成绩再差也是自己的亲骨肉!

这三句话,反映了一个事实:民办教师,他们来到学校,不只是把教书当着一份工作,还带着感情来教农民的孩子的!他们深知,农家的孩子,能坐在教室里不容易。

小说中有这样的几个地方能深深地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爱:

余校长在长期拿不到村上的工资,家里又有一个长期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的妻子的情况下,仍然腾出一间房,让离家远的十几个孩子与自己的儿子住在一起,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

每周五,为了离家远的孩子能安全到家,每个老师,分三路,走几十里山路,将每个孩子一一送回家,而不顾自己回家时天黑、山路崎岖、又有狼群出没。

学校因为没钱给孩子们买书,老师们就各自想着办法解决:

余校长就手刻教材,油印出分发给孩子们。
孙四海趁着送孩子回家,在路上採些中药材集中在一起,换点钱回来给孩子们买课本什么的。
在学校教室破漏,需要维修资金,村上又拿不出时,孙四海把自家地里的茯苓提前卖掉来解决。
当学校教室被山石砸毁,余校长拿出自己存下的准备给儿子读大学用的钱来重修教室。

我所读的小学,自然环境比界岭小学好些。老师对学生的爱,就从另一方面体现出来了:

当班上突然有学生不假几天没来上学时,一般这个孩子十之八九辍学了,老师是肯定会去家访的。

民办老师,除了教学,家里一样有农活等着他。但老师此时是顾不上这些的,他的心中装着这个辍学孩子的未来,多劝回一个孩子,对他来说是一种幸福。

而在劝这个孩子的家长继续送小孩读书时,困难是相当大的。

农村的家长,因受教育程度低,他本人对孩子的上学就不重视(特别是对女孩子),或者家里确实困难。

如果老师家访多几次,有的家长认为老师是多管闲事会直接怼老师的。我曾亲眼看见过一位女老师含着委屈的眼泪走出邻居家大门的。

现在,我还记得这样一幕:

当时正上着语文课,靠墙第三排一位女孩突然倒地,手脚不停地抽搐。老师用手一探额头,女生发着高烧。

老师当即请其他老师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他背着这个女生就往医院跑。平时要用半个小时,我们的老师一路小跑,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到了。

幸亏送得及时,这个女生得的是传染性很高的脑膜炎。如果送晚了,她很有可能就没救了,传染给其他同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还好,大家都安然无恙。

03 吃苦耐劳

小说里有这样一段对吃的描述:

菜碗里没菜,青菜和着饭,再拌点盐,就是一顿饭。
让才到界岭小学的张英才看见,觉得与他家的猪食差不多,而余校长和住校的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老师们可以上山採药换钱保障学生有新书用;可以打着光脚,踩着粪泥种茯苓,满身淤泥地挖香芋;可以同请来的家长一道修学校;两支笛子,吹响国歌,他们每天一样把国旗升到树杆做的旗杆顶上。

在看到老师与学生一道挖香芋的描述场景时,让我想起老师带着我们,在学校周围开垦的荒地上种各种农作物的场景。

我们最盼望的是过“六·一”儿童节。在劳动时,老师鼓励大家好好干,等把种的什么卖了,儿童节时,可以给大家多买点儿水果糖吃。因此大家干活时,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我们学校是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旗杆也是用那种细高并且很直的树杆做的,立在学校操场主席台后的最中间的位置,非常醒目。

我们升国旗时,没有乐器伴奏,老师带着大家齐唱国歌。升旗的旗手是老师轮流带着各年级成绩最好的一位同学一起升旗,这在无形之间,提高了那位当旗手的同学的荣誉感。

04伟绩

正是这些来自于农家的,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走上三尺讲台前,没有经过任何师范培训,就凭着以前自己的老师给他们的示范和自己的理解,走上了讲台。

他们甚至没有所谓拿得出手的文凭,有着的只是比同龄人多读了那么几年书,就这样走上了讲台。

也许,他们的教学质量,确实没有同期来自城里的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公办老师好,但他们对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教育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

从五十年代,有民办教师以来,他们一直肩负的使命就是:让农村的学校有老师,让农民的孩子有书读!

民办教师曾经是国家“扫盲班”的中坚力量,他们白天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晚上继续教孩子们的父母读书识字。

随着国家的发展,他们的教学任务,由最初的让农民的孩子不成文盲,发展到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小学毕业,到这个学校毕业的孩子有多少能上初中,上高中,上中专,上大学!

这些,是能够用数字量化出来的贡献!但他们还有看不见的贡献:

不惧困难、不怕艰苦、迎难而上、乐观的精神,会让他们带出来的学生受用终生。

受之于家乡,回馈于家乡的感恩精神,用他们特有的感情,在无形中感动着他们的学生,这也让他们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会带着一身的正能量回馈着社会。

虽然,随着教育要求的提高和农村教学环境的改善,民办教师在逐步退出教育史的舞台。

但民办教师,他们曾经有的骄傲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给孩子们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为国家,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是不能够忘记的!

并且至今,在中国的西部的广大山区,他们仍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是一群不应该被遗忘的人!

相关文章

  • 一群不应被遗忘的人们———读刘醒龙《天行者》有感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因交通不畅,生活条件差,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很难留住来自城里的公办老师,这是不争的...

  • 《天行者》刘醒龙

    一、名人解读 1、周新民:“刘醒龙的《天行者》就是这样一部超越了简单政治道德评价,立体地表现中国民办教师的优秀作品...

  • 同样是盗墓题材,怎么写才好看?

    《蟠虺》( pán huǐ),作者刘醒龙(2011年 ,刘醒龙的《天行者》获得茅盾文学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

  • 想起我的父亲------读刘醒龙的《天行者》有感

    记得那是放暑假的第一天,我一次买了四本书:毕飞宇的《推拿》、莫言的《蛙》、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刘醒龙的...

  • 天行者_20200620

    《天行者》是中国当代作家刘醒龙的一本长篇小说。本书讲述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一群民办教师为求转正的发生各种故事,...

  • 读《天行者》有感

    《天行者》是当代作家刘醒龙的重要作品,曾经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凤凰琴》、《雪笛》、《天行者》...

  • 回忆,最美乡村老师

    1 看完刘醒龙的《天行者》,被书中人物深深的打动,怪不得万校长说和他们呆一段时间会中毒,我终于信了。这本书我整整...

  • 读《天行者》:民办老师的时代

    《天行者》,刘醒龙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天行者》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我...

  • 《天行者》——我们眼中的农村教师

    文明的坚守传播,不是自生自灭的野火,而必须是代代相传的薪火。刘醒龙的《天行者》展现了坚守,体现了传承,其中的酸楚与...

  • 什么才是最重要?

    上个月的某个礼拜,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看完了刘醒龙的《天行者》。本书主要歌颂五六十年代的民间英雄,民办教师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群不应被遗忘的人们———读刘醒龙《天行者》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ynw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