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彩蛋课,我们仍然敲开几位朋友的问题,一边解答一边共同学习如何改写自己的生命脚本。
第一位朋友问:“为什么会活在过去的恐惧里,我要如何摆脱?”他说:小学被几个同学欺负过,最近被拉到了小学同的微信群里,看到了那些曾让我恐惧的名字,我无法自控的开始害怕,怕他们发现我,像以前一样羞辱我,吓得我连名字都不敢改成真名。尽管我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毕竟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但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每天都很害怕,我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复习有关情绪性记忆和习得性无助的知识点。虽然已经过了那么多年,但恐惧和无助感依然牢牢锁在这位朋友的身心之中,理性上知道“多余”、但仍然消除不了“我是一个被羞辱和欺负的弱者”的消极自我认同。借助叙事疗法,请大家和我一起陪伴这位朋友一步步摆脱恐惧、重建积极自我认同、改写生命故事。
首先,我们先把问题外化。请这位朋友给自己的恐惧取一个名字,比如:“心灵黑客”。然后问问自己:“心灵黑客是怎么来到我的生命里的?”仔细回想,你可能会发现,这是因为你的幼小心灵里装载了太多容易被攻击的程序、而生命的“防火墙”一直处于被禁用的状态,这些程序和禁令可能来自父母,比如他们发火、打你的时候说:“你不能反抗!你越反抗我越要打你!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东西!什么都不如别人,早晚要被人欺负!”
看清了这些程序和禁令,请你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然后,你要跟你的“心灵黑客”谈一谈。问问它:“为什么你一直跟着我?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你又想带给我什么呢?”
不断提问,你会发现:原来它这么多年一直跟着你,也许是想要保护你,让你远离可能伤害你的人;也许是帮助你继续扮演被父母和主流文化的预言决定了的那个你,因为除此以外你不知道自己还能扮演谁;也许,它只是想告诉你,虽然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但它从来没有被正式面对和疗愈。
与问题对话,是为了真正面对它,同时解读出不一样的讯息。
接下来,开始找寻独特经验。请这位朋友再问问自己:“我真的就像父母和别人认为的那样懦弱没出息吗?从小到大,有没有什么时候我其实是很强大很勇敢的,我也感受过反抗的权利和力量?”仔细回想,哪怕只有一次,也把它写下来,然后看一看:那个时候,你跟谁在一起?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是怎么做到的?
第四步,从独特的经验出发,试着解构你过去的故事。昨天我们学习了解构的方法,也许一开始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从童话故事中找到帮助自己学习解构技巧的灵感。
比如,三只小猪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讲述了小猪三兄弟为了躲避大灰狼造房子,结果老大和老二的房子都不够坚固,最终小猪们躲进老三的房子里才逃过了被大灰狼吃掉的故事。新的童话绘本,从大灰狼的视角讲述,原来大灰狼只是得了重感冒,不断地打喷嚏。结果懒惰的小猪们房子特别不坚固,就被喷嚏吹坏了,可小猪们却诬陷说大灰狼要吃掉他们,才故意破坏房子;结果大灰狼就被小猪们冤枉成邪恶的坏蛋。
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不仅小猪可以成为主角,大灰狼也可以成为主角讲述自己的故事。解构了的故事,并不在于争论善恶对错,而是启发我们看到生命故事主线之外、还有许多被忽略的支线,而这些支线,正是我们绝处逢生、改写故事的契机所在。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身高体重都超过同龄人许多的五年级男孩,被单亲的妈妈一直教导要隐忍、不要乱添麻烦,因此学习打坐和念经。大人们觉得他应该更成熟,所以无法接受他本来正常的幼稚行为;同学们觉得,他有足够的力气欺负别人,可行为又很怪异,因此常常取笑他。男孩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矛盾,虽然打坐念经本身很好,但因为缺少了现实的支持和接纳,他反而更加无法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也认为自己是个怪人,常常自言自语、有时甚至拔自己的头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