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红裙,一双白色舞鞋,每一个舞步都充满了灵动与飘逸。
当一束光打在舞台中间的这个小女孩身上的时候,谁能不夸赞一句:“跳得真好看啊!”
这个小女孩正是演员孙俪与邓超的女儿小花,骄傲的孙俪特意晒了四张图片,展示女儿在拉丁舞学习上的成绩。
同时,孙俪还在微博上写了一篇“小作文”,详细讲述女儿是如何走上“习舞”之路的。
得知女儿想要跳舞的想法的时候,孙俪的第一反应是芭蕾。
毕竟她自己小时候跳过,可以帮得到女儿。
但她没有强求女儿,以为女儿想跳舞的念头只是一时兴起,直到女儿跟她说要跳拉丁舞的时候,孙俪也没有反对。
可以看得出孙俪是很有智慧的妈妈。
她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女儿,也没有对女儿的想法横加干涉。
单凭这一点,孙俪已经比大部分的父母做得好多了,毕竟很多父母就喜欢对孩子的人生指指点点呢!
既然女儿选择了拉丁舞,孙俪就给她做好课程安排。
不再管其它的事情,任由跳舞的种子在女儿的心里生根发芽。
看着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女儿,孙俪也再一次明白,更多地倾听孩子内心的感受,支持孩子的选择,才是为人父母的职责。
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纯洁的一张白纸。
将来能够画出什么样的图景,全看父母如何构图以及如何创作。
想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只有父母端正自己的观念,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鹤立于人群之中。”
父母才是孩子这一生的引领者,允许孩子做自己,是父母的大智慧,更是孩子的大福气!
【1】
多少父母以“为你好”之名逼迫孩子?
“节奏!节奏错了!”
“让你弹一个小时,为什么还差5分钟就停了?是不是要挨揍?”
几乎每天晚上,我都能听到隔壁传来的怒吼声。
妈妈吼着8岁的女儿弹钢琴的压迫感,让我都觉得很是窒息。
其实这个女孩喜欢画画,随手涂鸦的卡通人物都很有灵气,但妈妈却认为女孩弹钢琴更优雅一些。
在女孩5岁的时候,妈妈就给她找了我们这边比较出名的钢琴老师,一节课150块钱地学着。
但女孩真的不喜欢弹钢琴,跟妈妈哭过也闹过。
可是妈妈始终不为所动,坚持要求女孩必须考到钢琴十级才行。
原本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变得越发沉默,有时候我在楼道里遇到她,觉得她眼神里没有光。
父母看似为了孩子好,安排孩子学这个做那个。
却不管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说到底这不是爱,而是深深的伤害。
就像有的父母不允许孩子高一选科时选择文科一样,就像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大学毕业后必须考编制一样,多少父母肆意地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
父母是比孩子有更多的人生经验,他们吃过的苦是比孩子吃过的盐多,但并不代表父母就能包办孩子的一生啊!
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学会鼓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
而不是一味地用责备和打击的语言去逼迫他们学会“听话”,因为在打压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只能成为更怯弱和虚伪的人!
孩子不是父母的“提线木偶”,他们是有独立思想的人,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父母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但一定不能强势地要求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样做只会扼杀孩子的心灵,甚至是生命。
【2】
让孩子做自己,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
“当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时,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得太多。”
真正懂得孩子是独立个体的父母,从来不会越俎代庖。
而是站在孩子的身后,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人。
前一段时间,前跳水运动员田亮的女儿田雨橙,在新加坡J30网球青少年比赛中获得2个积分,这是她第一次参加职业比赛。
同时,这也是田雨橙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世界(青少年)排名:第2822名。
要知道,目前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女子球员中,有世界排名的一共30位。
田雨橙排在第27位,开创了个人网球生涯的里程碑。
网络上有人看到这个排名,忍不住嘲讽说,为什么不让田雨橙去学跳水呢?至少还有一半的遗传基因呢!
但其实,早在2016年,田雨橙才8岁的时候,已经在系统地进行网球训练了。
连田亮都觉得女儿的“实力很恐怖”。
说明田雨橙在网球方面还是很感兴趣的,不仅如此,两年后的2018年,田雨橙还获得世界标枪和跑步铜牌的好成绩。
虽然田雨橙遗传了田亮的运动天赋,但她似乎对跳水并不感兴趣。
不然田亮也不会在微博喊话:“森碟,跳水不考虑一下嘛?”
试想一下,如果田亮以父母的权威要求田雨橙练跳水,可就不一定有今天这样这样在网球场上挥洒自如的美丽少女了呢!
正是因为田亮夫妻俩明白,孩子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他们才放手让孩子苦练网球,自己甘愿当陪练也开心。
按照如此进度,只要田雨橙继续埋头苦练,她在网球世界排名上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套用在孩子的身上,而是要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要知道,只有孩子愿意做的事情,他们才能做好,并且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3】
允许孩子做自己,以下三点建议父母收藏!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好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主动成长;坏父母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想要成为好父母,就要允许孩子做自己,培养孩子主动成长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给予孩子主动权,让孩子在适当范围内独立。
美国心理学博士劳伦斯• 科恩在《游戏力》中说:
“教育孩子的重点是,父母能在跟随和主导之间取得平衡。”
孩子越长大,父母越要慢慢放手,逐渐给予孩子掌控人生的主动权,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3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想穿的衣服,6岁的孩子可以确定想看的动画片;
12岁的孩子可以去想上的初中读书,每个阶段的孩子才能学会独立。
其次,允许孩子犯错误,让孩子在不断试错中成长。
我们都听过“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句话。
懂得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总要通过不断地犯错来警醒自己,知道下一次应该如何做才对。
当孩子一意孤行地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即使父母明知道是走弯路,也不要过多干涉。
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去撞一撞南墙。
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吃一堑长一智”的历练,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只要守望就好。
第三,引领孩子看世界,让孩子在开拓眼界中提升。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元的,更是丰富多彩的。
不要只让孩子埋头读书,父母要多利用节假日时间,带孩子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吃过路边摊,也尝过自助餐;农田里干过活,音乐厅里也听过歌;逗过小猫小狗,也见过狮子大象……
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世界,孩子才能不断提升人生格局。
无论将来如何选择人生道路,都差不到哪里去。











网友评论